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从一颗完熟葡萄看宝鸡土地“双减”后的农业增效

2021-12-24 18:32  宝鸡日报

“扶贫把自己扶成了‘贫困户’。”

“最难的时候,一天买六个馍,狗吃四个,我吃两个。”

当回忆起完熟葡萄的成长过程,吴俊青的历历心声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了那条坎坷的道路。

务农的人常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一般来说,庄稼人总是会第一时间清掉地里的杂草,为农作物生长保证更多的空间和养分。可11月12日,当记者见到吴俊青时,他正在半人高的草丛里伺弄着葡萄树。据他介绍,今年完熟葡萄一斤卖到20元,依然订单不断。

六年前,吴俊青从宝鸡石油机械厂辞职,做了一名职业农民,先后从贫困户手里承包了一些果园,陆续种植过水蜜桃、葡萄等作物。由于农科经验不足,加上品种单一老化,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旺季,一斤葡萄卖1元都无人问津。那几年投入的钱像流水一样哗哗逝去,最狼狈的时候,他一天的口粮花费还要考虑看护果园的狼狗。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各处学习、研究,引进新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又承包了宝陵农作物合作社葡萄基地。本以为有了农业科技的加持,能打个翻身仗,结果市场仍然反应平平。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爱人的一句话启发了他:“现在人都注重健康绿色,用农药化肥‘催’出来的果子吃不出以前自然的味道。就不能少用化肥农药,让它自然成熟吗?”

对啊!“国家也在提减肥、减药,绿色防控。这种呼声不正符合国家政策吗?”吴俊青冷静下来,开始认真研究国家农业政策和发展方针。当他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看到农业部也提出了“减肥、减药”和“通过科学的种植、植保技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做到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合理减少”,吴俊青的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旁观自己接手的这个果园,已有十几年的种植历史,农药化肥连年迭用,土地自生环境遭到破坏,受损的机体需要休养生息,种植理念和方式也亟待修正。

于是,吴俊青找到了礼泉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白教育——这位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向他提议,要极大限度减肥少药,通过地里的野草置换改良土壤,改善生态条件、培肥地力。还要推行葡萄园生草,这样能对降低地温、增加葡萄园湿度、保墒以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吴俊青对记者说,除了改变耕作制度,他还提出并实践了“自然农耕”,就是依循大自然法则,以维护土壤生机为基础,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各种生长调节剂,让种植方式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成长为真正的“完熟”水果。

“今年我首先通过减量的方式,把每亩地120棵葡萄树减少到47棵,以提高葡萄树自身的抗逆性,同时给地里的草施加了适量有机肥,让草作为介质将有机质及养分间接作用于葡萄树。”吴俊青介绍说,植保用药量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减少了60%以上。在今年市场试水中,“完熟”葡萄获得了青睐和热捧,不少客户甚至到处打听,自发结队前往基地抢购。面对这结晶般的完熟葡萄,他的热情和信心再次被点燃。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吴俊青的种植方式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减少使用化肥能有效缓解土壤板结,土壤中有机质达到一定含量时将有助于果品品质提升。”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科科长刘瑞表示,吴俊青的有益尝试并非个例。近年来,宝鸡市围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开展减量增效示范,实现以点带面,结合粮经轮作、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等耕作制度创新,分梯次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与增效并进、“双减”与“双控”并行,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每年新增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田5.5万亩。在千阳县、眉县的推广实验表明,若苹果、猕猴桃等果园连续3年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平均亩产可增加10%左右,这种高品质的水果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生态、营养的需求,更为当地老百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吴俊青和白教育计划下一步将腐烂的葡萄果实及枝叶发酵成液体肥料用于杀虫,增强果树的抗逆性;通过养殖鸡鸭,逐步以原生态的方式取代药剂;在基地内搭建避雨棚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打造微循环小气候。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步伐,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门道。“未来我会做更多的‘完熟’水果,做成品牌,和更多的农民兄弟一块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吴俊青正为此而努力着。(记者 袁茵 张沛)

上一篇:进出站测温、扫两码……宝鸡汽车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