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何娜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一招”,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至11月,全市38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95.69亿元,占年计划的98.61%,超过均衡进度6.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完成年度投资占比超过103%。在重点项目的强力支撑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连续9个月稳居全省第1位。
天汉大剧院项目建设现场
聚焦推进一批,压实项目建设责任
4月初、6月底、10月初,全市组织开展了一、二、三季度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以“四个一批”为引领,集中观摩各县区、园区集中开工、签约、推进和投用的一批重点项目,看实绩、比高下、论英雄。
抓项目就是稳增长、抓机遇、谋未来。为压实项目建设责任,我市组建覆盖市县的项目全流程管理云平台,实行“项目管家”制度,市县四大班子成员和部门单位不少于一半力量抓项目。坚持专班督责严落实,成立抓项目工作专班,逐月进行调度通报、动态督办;聚焦“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等重点工程,实行周调度工作制度,对表对标推进落实;出台《大干快上抓项目工作督考办法》,强化督导考核,坚持激励与问责并举,凝聚起全市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1至11月,全市181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达100%。
聚焦签约一批,提高谋划招引精准度
8月14日,我市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名城”与“名企”结下良缘。从洽谈到签约,仅用21天。该项目的引入,标志着汉中数字经济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靠项目。今年,我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等6大产业链,由市级领导担任6大产业链链长,循链招商、沿链服务、全链赋能。
同时,树立投行思维,设立20亿元母基金,组建总规模48亿元的5支产业引导基金和创投基金,采取直接投资和参股设立子基金相结合的模式,引进东旭光电、浙江文创等领军企业。组建北京、上海等5个驻外招商分局和120支招商小分队,建立常态化打擂点评机制,全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1至10月全市招商引资省际到位资金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第1。
聚焦开工一批,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寒冬时节,在城固县光电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施工现场,5万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已完成主体封顶,预计整个项目将在明年5月份投产运营。城固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成功引进并实施了一批富有“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的高质量项目。前三季度该县10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5亿元、占年计划97.2%。
放眼汉中,市县紧盯季度目标,狠抓项目落地建设。目前,累计组织集中开工活动37批次,开工项目629个。为实现项目建设“加速跑”,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对181个市级新开工项目,实行清单和销号管理,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倒排工作计划,实行一对一专班推进,落实专人常态化跟踪,一、二、三季度开工率分别达到50%、85%和100%。
聚焦投用一批,夯实追赶超越新支撑
市发改委对包联的盛华冶化公司开展对口服务,协调市地电公司免除企业电费滞纳金,为企业节约成本近150万元;市财政局针对秦洋长生酒业迁建之后的困境,帮助企业引入平阳嘉盈资本,搭建洋县县域产业投资发展基金,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资本保障……
我市紧紧围绕“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以亲商助企活动为着力点,专班专组专员落实项目投产达效全要素保障,协助解决企业发展及项目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用工等基础配套问题及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事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不只是开展亲商助企活动,我市还建立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重点的“人才池”,解决人才“引不来、养不起”的问题。同时梳理8大类101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编制清单、上门推送,及时兑现惠企政策。今年以来,德容航空智能制造基地等99个项目已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