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 郑运祥
9月24日,紫阳县红椿镇民利村,暴雨退去,艳阳高照。民利村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基地里,20余名村民正在抢收稻谷。
这个基地是村里今年刚推出的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利用有机肥种植高品质稻谷,并在稻田套养泥鳅、青蛙,以此提升稻田综合利用率,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指着眼前成片的梯田,红椿镇组织委员吴璇向记者介绍。
吴璇说,该基地一期共发展稻田生态综合种养100亩,投放泥鳅300万尾、青蛙200万只,预计可亩产有机水稻500千克,亩产泥鳅500千克、青蛙400千克。
然而,眼瞅着稻谷和泥鳅、青蛙即将丰收,几场大雨,却让吴璇和村民们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9月4日开始,紫阳县普降大到暴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致使该县道路、桥梁、河堤、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农作物也遭受到了巨大损失。
洪水冲毁了梯田的田坎,使得田里的青蛙跑了大半,泥鳅也没有了踪迹正在田里抢收稻谷的村民刘际成回忆说,第二天,还有村民在下面的公路上、水沟里看到了许多的青蛙。
至于损失了多少,刘际成估摸大概有30来万元,青蛙基本上都跑得差不多了,泥鳅现在还无法估计,得过几天田里放满水后才能知道。而且由于前期的饱和性降雨,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失
红椿镇有关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9月4日以来的强降雨,共造成该镇辖区内10个村(社区)道路交通受损、通讯中断、电力设施损毁、部分群众房屋受损,部分村(社区)农作物和养殖业出现不同程度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灾情已经发生,灾后恢复重建迫在眉睫。
刘际成介绍,从9月20日开始,该基地就组织了20余名村民抢收稻谷,目前已接近尾声,预计还有2天就能全部收完。待稻谷收割完成后,再将田里放满水,藏在泥里的泥鳅便会自动钻出来,到时候会将收集到的泥鳅和青蛙统一放到新修的储蓄池里。
放眼全镇,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
组建镇级应急抢险队伍,有效发挥整体效能,提高抢险救灾工作效率;组建村级应急抢险小分队,整合村两委、监委及在家青壮劳力,随时做好应对险情准备;充分发挥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效能,要求各监测点人员主动监测,确保监测点险情早发现、早处理。
备足物资,针对集中撤离群众,发放折叠床56架次、棉被112床;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先后配发警戒线27盒、喇叭21个、应急手电28支,以及雨衣、救生衣、铁锹、对讲机、镐锄等等;针对辖区内路基损毁、塌方等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摆放危险警示标志20块,确保群众通行安全。
据统计,截至9月24日,该镇共完成塌方清理5万余立方米,累计投入资金98万元;撤离群众215户548人,投入资金20余万元;组织应急抢险车辆、人员转移车辆投入资金4万元。
而早在9月13日,紫阳县委、县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迅速摸清核实灾情、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加快解决安全住房问题等九个方面,明确了各镇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助推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顺利开展。
今年已经60岁的马明宣,是民利村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基地里抢收稻谷中的一员。从这个基地兴建之初,他就是见证者。他告诉了记者一件趣事,当时,幼蛙、泥鳅投入到田里后,基地负责人王从军还开玩笑似地说:田里的青蛙、泥鳅成熟了,咱们吃第一顿!
如今,望着被洪水冲刷过后的稻田,马明宣不无苦涩,但天晴了就好了,不是都说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吗,我相信好日子就在后头!说着,便又投入到了收割稻谷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