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2021-09-30 16:05  汉中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双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动教育回归正常轨道的有力举措。笔者认为要实现“双减”,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实现。

落实“双减”政策,要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学校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以科学的教学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减负不是一减了之,而是要尊重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减轻过重作业负担,要尊重教学规律,遵循学习规律。一方面,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并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另一方面,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这既发挥了作业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作业设计的专业性与科学性,防止了作业管理的随意性。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严格过程监管。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校外培训机构持续开展专项治理,监管过程上要全流程,不留空当。从培训机构的申请设立、审批许可、注册登记,到成立后经营的全过程、各环节,直至终止清算、注销登记,要不留管理死角,实现全链条无缝隙监管。监管对象上要全员覆盖,不留例外。无论是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含个人和组织)、授课教师,还是教辅和管理人员以及培训对象,所有参与主体均应纳入监管视野。特别是教师的资质、教育教学行为、师德师风,应作重点关注。在监管要素上要全方位,不留死角。除了软硬件设施确保安全,收费退费制度、广告宣传、招生方式和授课内容要做重点监管,决不能让教育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监管手段上要全域式,多管齐下。要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手段、信息技术优势、社会监督利器,建立健全全天候的投诉举报渠道和涵盖举办者、教师等人员资质的公示查询系统。对顶风违规的要露头就打,对拒不整改的要严查严处,对回潮反弹的苗头要保持高压态势。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卸掉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给孩子的成长成才营造健康的校外空间。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的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使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首先要强化师资保障,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师资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关键力量,要通过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使学校师资得到充足保障。要通过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只有师资得到了保障,教师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合理的待遇补助,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课后服务水平的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以及社会要协同合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出台课后服务的操作标准和规范,详细规定课后服务的定位、基础设施条件、服务内容、经费来源、师资配备和考核评价标准等。学校要大力改造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体育场、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场所,满足课后服务的基本需要。

上一篇:获省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大赛一等奖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