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汉阴县代县长 陈永乐
7月份以来,汉阴县遭遇多轮强降雨天气,其中7.158.228.289.5四轮强降雨最为严重,创造了四个有记录以来的历史之最。灾后,汉阴县迅速调整工作重心,强化项目、资金、政策、力量四个统筹,全力抓实灾后重建,奋力实现四个确保,即危房户入冬前完成加固、倒房户入冬前搬入新居、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尽早恢复正常、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到灾前水平。
四轮强降雨致发历史极灾。一是降雨频次和强度为有记录以来的历史之最,53天内遭遇四轮且每轮强降雨总量均在100mm以上。二是累计降雨量为有记录以来的历史之最,漩涡镇四轮累计降雨量达804.9mm,超正常年份汛期总降雨量18%,漩涡镇上七8月份降水量达452.1mm,为同期的1.9倍,创下了自1959年汉阴县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月最大值。三是受灾区域和受灾人口为有记录以来的历史之最,全县10个镇、141个村和15个社区共计103394人次受灾,紧急避险转移人口17648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681人次。四是灾情严重程度和灾情损失为有记录以来的历史之最,倒塌房屋288间,严重损毁570间,一般损毁2926间,农作物受灾35853亩、成灾24075亩、绝收11405亩。10个镇一度断路断水,5个镇一度断电断网,县域内4条国省干线、8条县道、23条乡道和1025条通村公路交通几乎全部中断;强降雨冲毁路基13.2公里,冲毁路面7.2万平方米,挡墙垮塌32万立方米,公路内侧坍塌方63万立方米,涵洞损毁746道,冲毁(损坏)桥梁21座,公路滑坡点73处;冲毁河堤68.2千米、渠道11738米、损坏其他水利设施318处,县城供水主干渠损毁300余米,导致县城供水中断,6万居民用水告急。损毁集水井63处、拦水坝35座、人饮管道186.4千米,导致125个村出现停水,9.8万余农村群众安全饮水受到影响,10个镇不同程度断水断电;15.8千米输电线路87处电杆损毁,5镇停电停网;汉双敬老院、县中心敬老院遭受洪涝灾害。四轮强降雨造成直接灾损5.78亿元。
四个统筹抓实灾后重建。一是强化项目统筹。压实各镇和项目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按照镇级实施项目和县级实施项目、近期项目和中长期项目统筹抓好项目申报。按照民生优先、救急先行、分步实施原则,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分步推进实施。开辟绿色通道,对灾后重建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并联审批,奋力掀起灾后重建高潮。二是强化资金统筹。坚持一个口子进出,统筹协调县财政资金、上级补助资金、专项资金、各级捐赠资金等,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按照从紧必须原则,统筹做好资金安排,优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建立全县灾后重建项目库,按照抢修类、恢复类和提升类项目,统筹做好项目资金争取。目前,全县核定立即实施的抢险类项目577个,总投资5709万元。三是强化政策统筹。统筹因灾受损房屋补助标准,对鉴定为D级或有严重安全隐患房屋按避灾搬迁政策补助,对排查鉴定为C级的280余户房屋申报危改政策,对受灾害影响较小的房屋予以适当补助。及时摸清洪涝灾害对脱贫群众的影响,全县因灾拟纳入三类户82户256人,精准落实相关帮扶措施。全县统一出台奖籽种、扩油菜、补灾损政策,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全县油菜育苗可栽14.5万亩,同比增长7.1%。农商银行面向受灾企业和农户,按基准利率提供不低于5000万元的灾后重建信贷支持。四是强化力量统筹。建立三个下沉的灾后重建工作机制,即县级联镇领导下沉到镇,镇级联村领导下沉到村,村四支队伍和帮包干部下沉到户,做到责任到点到人。统筹社会各方力量防灾救灾,陕煤集团捐助900万元救灾专项资金,中国建行、溧阳市、省水务集团等帮扶力量和全县党政企事业单位纷纷解囊,社会各界捐款374万元,形成了强大救灾合力。
四项举措确保落实有力。一是坚持专班专责。按照先通信再通路,先能通后畅通,先生活再生产的原则,组建抢修排险、灾情核查、项目核查三个专班,专责开展抢修排险、项目核查和重建方案编制。县上成立10个驻镇指导组,重点做好损毁房屋鉴定、农田水毁设施修复、农村防疫消杀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二是狠抓督查督导。根据灾情核查情况,分类制定重建方案,由包联县级领导带队,加强督导协调,努力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全面覆盖的重建工作体系。对确定的灾后重建任务,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建立台账和责任清单,实施综合督查、专项督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头开展行业督查督导,确保高效推进。三是加强考评考核。将灾后重建与各镇各部门项目工作、资金争取、日常工作落实考评紧密挂钩,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依据。四是常态通气通报。建立各部门工作推进通气机制,确保联手联动、相互促进。每半月开展灾后重建情况通报,推动各镇各村各部门追赶超越,奋勇争先,对工作落实不力、进度缓慢的鞭策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