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编者按
9月15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俗话说,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一谈到体育,我们就会想到乒乓球、篮球、足球和游泳等等这些充满竞技性和娱乐性的运动项目。而在中国古代,如果开一届“运动会”,会有哪些项目?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有关运动的赛事就有秦朝的田径运动会、北魏射箭运动会、北宋蹴鞠运动会和清朝冰上运动会……我们会发现其实古人也享受着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甚至会举办不亚于今日今时令人热血沸腾的运动会。
古代射箭运动
射箭是中国一项悠久的体育活动。关于讲述射箭方法、要领和研究的著作在历史上也留存许多,例如著名的《射经》《马射谱》《射记》《射法指诀》《射诀》等。
这项运动在古代无论男女都可以进行,关于描写女子射箭英姿的诗作就有很多。例如在诗人杜甫《哀江头》中写到的“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注:才人指宫中的女官)和诗人王建《宫词·射生宫女宿红妆》中写到的“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其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运动风采。
不过,射箭不仅是一项军事技能,也是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礼仪部分。在周朝时,在人们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射”就占据重要的地位。《礼记·射义》这样记载“射”的意义:“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里面谈及的仁和竞技精神与人的道德品质有很大联系,被古人称为“射礼”。
射礼大致分为四类,包括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大射是为祭祀择士而举行的射礼,会用到“皮树中”(古代行射礼时盛筹码的器具)和“阎中”(古行射礼时用以盛算之具)这些射礼工具。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燕射,是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也被用来泛指在宴饮时的娱乐。乡射,则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在学校“庠”或“序”中进行,此时会出现民众习箭的壮景。
射礼过程则有迎宾作揖、射手之间拱手作礼,献酒和送宾等礼仪。与射礼相仿的还有投壶之射,它以投壶代替弯弓,以箭矢投入壶中为胜,以乐嘉宾,以习礼仪。
射礼在两汉、唐宋和明朝时期都有延续,它不但展现了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培养民族气质与礼仪的重视。
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其最早出现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西汉时身为‘安陵阪里公乘’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虽患重病仍不遵医嘱继续外出蹴鞠,结果不治身亡。”从战国时期开始,蹴鞠这项运动就慢慢打下它的群众基础。在《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里面人们的娱乐活动就包括了蹴鞠:“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蹴鞠的形状随着时间变迁也不断变化着。最开始,蹴鞠是用毛发填充的实心球,到了唐宋时期才慢慢变成充气球。在唐代仲无颇的《气毬赋》中就写到了充气球的做法:“气之为球,合而成质。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而不溢。”球壳也从四块尖皮、变成八块和十二块,其规格要求“碎凑十分圆”。
蹴鞠的比赛方式也比较丰富,有双球门的直接对抗、单带球门间接比赛和无球门的蹴鞠比赛。其中无球门的蹴鞠比赛比较有特色,俗称“白打”,其强调花式踢球,即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形成整套花样和动作,使“球终日不坠”,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合广泛推广。
古人还有在传统节日——寒食节期间踢蹴鞠的习惯,用现在来说寒食节可是当时的法定踢球日呢!在古代,寒食节的习俗有很多,包括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其中踢蹴鞠这项习俗在唐宋时期盛行开来。
为何寒食节要踢蹴鞠?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人们在寒食节期间不能吃热食,所以利用踢蹴鞠来锻炼和温暖身体。实际上,蹴鞠的盛行不仅仅与节气相关,与当时唐宋统治者的喜爱也有重要的联系。唐德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宋太祖等等统治者都喜爱蹴球。
可见,蹴鞠在中国古代是一项很有热度和受人们喜爱的运动。
武艺与武术
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中华武术之博大精深,不仅因其是一种出色的技击技巧,更因其承载着中华文明之魂魄。武术活动起源于史前人类的社会实践,兴盛于宋代,明清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丰富多彩的套路,形成风格迥异的流派。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一大派。少林寺武术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人才众多,武功高深而成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幅少林技击图展现了少林技击内容丰富并有其独特的训练步骤,其内容为短打、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打法。本图谱对于再现清代时少林武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马球运动
马球,又称波罗球,又名击鞠、打毬等,是一种马上击球的竞技游戏。马球运动最早出现于中亚草原,自唐代传入中国,受到唐宋辽金元明等朝代皇帝和贵族的推崇。比赛分为两队,每队四人以上,穿专门球衣;球门设一或二个,一般是一块木板,中心挖一圆洞,后接网盛球。赛前宣布赏格,以破门为胜,胜者获奖。
围棋
围棋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意韵深远,魅力无穷。到唐代,围棋开展更为广泛,棋手棋艺更高,朝廷专门设立“棋待诏”,成为专业围棋手的开端。围棋在唐代东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并逐渐发展为日本的传统娱乐项目,涌现出许多围棋高手。唐代还举行过多次中日高手间的对抗赛。直到今天,围棋依然是东亚地区十分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
白瓷围棋盘为正方形,上面刻有横竖界格各17格,加上两边,构成19道棋盘布局。四角和中央各饰有一黑点,分别代表现代围棋中的天元和角星。盘下四侧有类似壶门的装饰。通体施白釉,下部露胎。这件围棋盘与现代围棋盘相同,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19道围棋盘。
古代角抵运动
角抵是中国古代的摔跤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一种格斗方式,在商、西周时期被称为角力,是军队的训练课目之一。后来,角抵慢慢演变为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运动。在《汉书·刑法志》就记载了这种变化:“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
到了唐宋时期,角抵有了相扑之称,并且有了类似“打擂台”的正式比赛。据《梦粱录》所载:“若论护国寺南高峰露台争交,顺择诸道州郡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可见这种具有奖赏的赛事的激烈性和吸引性之高。在市井里,角抵也是一种流行娱乐表演节目,分别有男女相扑比赛或表演可观看。
到了明代以后,朝廷还有与角抵(在当时开始称角抵为摔跤)相关的专门机构,名为“善扑营”,负责皇帝的摔跤和马术等军事技能的培训演练和献技表演。
总而言之,在古代,角抵也是人们一项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
冰雪运动
一般地,我们眼中古人会进行的冬季活动大概是“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出自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这类赏雪伤冬的活动。事实上,古人按耐不住想要运动的心,也会“玩雪玩冰”!
在宋代,人们就有了滑冰运动,叫做“冰嬉”。《宋史·礼志》有这样的记载:“幸后苑观花作冰嬉。”证实了“冰嬉”这项运动。
到了明朝时,冰嬉就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宫人们用木板制作成滑冰的工具,铺在结冰的河面上,然后进行游戏。在《明宫史》这样记载着:“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展示了冰嬉的乐趣性。
来到清朝,冰嬉运动则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当时,从宫廷到民间,冰嬉大为盛行,甚至举办过大型的冰上运动会,有“国俗”之称。古人有专门的冰嬉装备——冰鞋,由鞋和冰刀组成,形状有两种,分别是单刀类——“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作势一奔,迅如飞羽”和双刀类——“底合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
在当时,冰嬉游玩内容十分丰富,有“抢球”——冰上手球活动,有“转龙射球”——冰上射箭活动,还有冰上蹴鞠。冰上蹴鞠类似今天的冰球运动,但是参赛队员不持球杆,用手脚既可。在《帝京岁时纪胜补笺》有这样的记载:“冰上蹴鞠,皇帝亦观之,盖尚武也。”反映了冰上蹴鞠的刺激。
除了娱乐,冰嬉还有军事操练的用途。在《日下旧闻考》中记载:“(西苑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朝廷中设有八旗冰鞋营,每年清朝王室都会定期检阅八旗冰鞋营弟子的滑冰技术。其中校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官尚子”八式,包括初手式、小幌荡式、大幌荡式、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背手跑冰式,另一种是在滑冰的同时还要表演各种花样和杂技。
所以说,古人的冬季生活可不单调,反而充满了趣味。
赛龙舟
明代边贡所写的《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诗中记录了赛龙舟这项运动,也展现了很高的艺术美和人文情怀。诗人在首联将龙舟比作群龙,写出了赛龙舟场面的壮观,又在颔联描写了龙舟的装饰和鼓声与流水声相伴的景象,后两联则自然回到对伟人屈原的追思,将赛龙舟时的豪壮与追忆时的哀愁高度融合,给全诗留下了一种极高的格调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