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承载﹃军人世家﹄的幸福时光 张煜嘉

2021-09-10 02:04  西北信息报

南国戍边,多少次梦回故乡,思绪如潮水般追逐那熟悉的山和水、人和事。少年时期的足印和青春岁月的记忆,无不在生我养我的关中农家老屋定格,那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一家三代人励精图治、报效国家及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家园。一组组老照片记录世事变迁,一张张“全家福”承载幸福时光,最难忘的,还是我第一次从部队探家回来时与家人团聚时,在老屋家门口拍的“全家福”照片,成为我们全家人共有的珍贵而美好的记忆。

那一天是2020年5月2日,爷爷在农家小院莳弄的玉米、豆角、西红柿已挂果,几簇牡丹、海棠也竞相开放,还有鸟儿在枝头啁啾,给人一种身临世外桃源之感。适逢“五一”小长假,大伯、大妈先后从西安回来了,姑妈和荣荣姐母女俩也专门赶来,还有三爷、军利爸父子俩也来了。四个小家庭、老少共12个人,就在院子门口照了张“全家福”。大伯、大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彤彤“五一”假期补课没回来,小女儿玖玖在我家由我妈带着;姑妈的大女儿、我的欣欣姐在西安当老师,假期要在学校值班,也回不来;还有三爷、军利爸家人未到齐。“如果人都回来了我们祖孙三代就有十六七个人,能聚到一块儿照个‘全家福’真不容易啊!”爷爷念叨着,说起家庭每个成员如数家珍。

我们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周至当地若追根溯源也称得上是“军人世家”。远不说我曾祖父那辈人报国从戎、抗美援朝的英雄业绩,我爷爷、我三爷老兄弟俩在年轻的时候,爷爷在秦岭腹地的“0702”战备公路上,与四邻八乡的青壮年出生入死,并肩战斗,他所在的连队创造了伤亡为零的记录,他作为连队的文书,受邀在全县的表彰大会上发言做经验交流。三爷在修筑襄渝铁路时,开山放炮导致双耳失聪,多方医治无效,落下终身残疾。我大伯张红喜在部队19年,从农村小伙成长为部队军官,辗转新疆、江苏、甘肃等地,2007年转业回到地方,带着家人做公益,善行卓著,享誉三秦。在大伯的带动影响下,军利爸、荣荣姐都曾当过兵。2017年9月,我也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火箭兵战士。

“全家福”照片上的12个人,爷爷、三爷两人曾以军工或民兵的身份参加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大伯、军利爸、荣荣姐和我皆与部队结缘,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历练成长,实现人生理想。平时的家庭教育,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弘扬传统美德、传承红色基因”的家风家训。探家一个月时间,我把对家乡、对家庭的热爱与眷恋凝于笔端,以大伯家帮贫济困的先进事迹写的《“最美家庭”的幸福密码》,以父母种植猕猴桃为题材写的《最美劳动者》,以爷爷的家信为由头写的《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等散文作品,相继在《火箭兵报》《西北信息报》《陕西农村报》《当代青年》等报刊杂志发表,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由“全家福”引发出来的家庭成员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家庭是加油站,家乡是扬起人生风帆的起点。在我归队的前一天晚上,大伯赠给我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在扉页上题写的“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军营建功立业”,这就是我在部队前进的动力、奋斗的方向!

上一篇:我眼中的李汉荣老师 叶志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