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商洛市政协调研组
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商洛文化软实力,7月下旬,市政协副主席刘仲林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市文旅局、文化馆等部门负责人,深入洛南、山阳、柞水3县,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实地察看、走访了解、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听取3县政府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和市文旅局的工作汇报,就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进行协商座谈。委员们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建议或意见。现将调研协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做好非遗的传承保护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智慧的延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近年来,全市上下特别是文旅部门充分发挥商洛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繁荣文化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目标,扎实开展非遗普查征集、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有力促进了非遗的传承保护,整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机制基本健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及时出台《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将非遗工作纳入《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市县(区)专门建立非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工作;市上组建商洛非遗保护中心,由市文旅局公共服务科负责具体业务,开展各项工作。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探索建立了非遗保护工作制度、传承人评估制度,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财政保障、部门协同、分步实施”的工作格局。
(二)普查申报实施顺利。商洛作为“文化绿洲”“戏剧之乡”,非遗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先后开展了4批非遗普查申报工作。目前,全市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36项、市级248项、县级42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9人、市级传承人148人、县级传承人203人,有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单位1个(洛南县剧团),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商洛市鑫丰汇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018年,柞水县杏坪皮纸制作技艺入选陕西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此外,通过拍摄、录记影音资料等方式,对濒临消失的代表性项目采取抢救性保护,对部分国家级商洛花鼓传承人等16个非遗项目进行了专题记录,陆续建立中央和省、市三级非遗项目数字化非遗档案库。
(三)阵地建设步伐加快。市县(区)加大投入、组建阵地,把非遗保护利用展馆建设纳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大力推进标准化非遗展厅和传习场所建设,加快非遗传承保护。目前,全市有3个县建立对外开放的非遗陈列厅,建成传承基地28个、传习所(馆)4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商洛花鼓传习馆获得国家财政资金资助,已建成投入使用。洛南县制定《洛南县建立非遗保护传习所实施方案》,建立传承保护基地10处、传习所(馆)25处。山阳县在县城人民广场建成非遗陈列厅,建成传习所5个。柞水县命名渔鼓示范校园3所、渔鼓示范村3个,发展渔鼓艺术社团31个。
(四)展演活动丰富多彩。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各地创新方法、丰富形式,创作一大批有文化品位、能吸引群众的非遗演艺节目,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连续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全市非遗宣传展演系列主题活动,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的“六进”活动。国家级非遗名录《洛南静板书》巡回田间地头、家庭院落进行演出,远赴港澳台、京津沪会演。柞水县凤凰镇渔鼓艺术社编排展演各类渔鼓节目40多种,宣传党的好政策,传播社会正能量,深受群众喜爱。山阳漫川大调演唱剧目300多个,在全县演出外,还赴韩国晋州参加中韩文化交流演出。此外,市县(区)非遗保护中心还开通非遗官方抖音账号,引起社会大众关注,点击量逐年增加。
(五)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各地不断探索非遗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新路径,变遗产为产业,增加经济效益。先后建成黑龙口豆腐干、洛南豆腐干、丹凤吊粉条、商南苞谷酒、山阳中村挂面、镇安象园茶等50个规模以上非遗手工作坊,被新华社陕西分社录制《非遗助推脱贫》新闻专题片进行报道。洛南草编、柞水杏坪皮纸、洛南老李家挂面3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支持非遗扶贫项目库,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成19家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同时,还将一些濒临灭绝的手工技艺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洛南草编产品远销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实现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柞水杏坪皮纸手工作坊39户,年生产总值430万元。
(六)社会影响日益扩大。非遗传承保护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提高商洛对外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商洛花鼓、商洛道情、洛南静板书、柞水渔鼓、漫川大调等商洛非遗品牌声名远播。商洛花鼓戏《夫妻观灯》《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月亮光光》多次进京演出,深受欢迎,屡获大奖。洛南县以《仓颉传说》开展的《谷雨祭祀仓颉仪式》系列活动和伶伦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柞水县开发渔鼓工艺品,实施千人渔鼓培训,开展经常性文艺演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渔鼓文化之乡”,创编的大型渔鼓山歌剧《孝义川》在陕西省第八届文化艺术节上荣获文化4项大奖,剧目将作为文化产品进入旅游文化市场,在景区推广演出。
二、工作建议
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既是实现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扩大对外影响的有效举措。全市上下特别是文化部门应优化思路、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不断加快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一)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职责明确、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文化部门牵头、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非遗传承保护机制,扎实有效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一要强化政策落实力度。严格按照《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关于非遗传承保护的目标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工作、落实任务。二要建立非遗联动机制。加强文化旅游与发改、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合作联动,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定期研究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统筹资源,协作配合,形成合力。三要健全工作机构。设立各级非遗工作专门机构,增加非遗机构编制,配强非遗专职工作人员,加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四要建立配套制度。在完善非遗保护工作制度、传承人评估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保护考核指标体系等工作制度机制,保障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稳步开展。
(二)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工作共识。一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公众非遗传承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宣传,通过展牌、展览、发放非遗宣传资料、文艺演出、非遗产品展示等方式,利用现代媒体和展示展演等多种宣传手段,深入宣传展示非遗项目,增强全社会非遗传承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要丰富宣传形式,引导全民参与非遗传承保护。通过举办“文化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民间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加大非遗工作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非遗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引导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三要挖掘非遗内涵,扩大非遗工作社会影响。持续充实丰富非遗陈列室、传习所内容,广泛征集省市非遗项目,深化研究,挖掘内涵,采取图文并茂、灵活新颖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展现,真正让非遗走进民众视野,使非遗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开展。通过多种渠道落实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经费,保障工作开展。一是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推进非遗重点项目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二是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把市县(区)两级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非遗项目申报、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等应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三是设立传承保护资金。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扶持激励政策,设立非遗传承保护资金,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对非遗传承保护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予以表彰奖励,对非遗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工作给予适当补助;将陈列室、传习所等非遗传承基地建设纳入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四是制定优惠政策。财政、税务部门要研究出台支持非遗经营项目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更多的非遗项目走向市场、增加效益。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开发和利用。
(四)注重人才培养,壮大工作力量。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机构,规范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工作职能,通过公开选拔、招聘、调任等形式,配备专业性强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队伍。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非遗专业人才,发展非遗传承人群体,进一步壮大全市非遗工作力量。三是定期举办非遗业务培训班,组织非遗业务干部和非遗传承人参加非遗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提高非遗工作者和传承人能力水平。四是有效整合档案馆、文化馆、镇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资源,提升非遗展馆及非遗传习场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五是鼓励教学培训机构开办非遗方面的兴趣班,培养非遗传承保护业余工作队伍,共同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五)加强文旅融合,提高工作成效。坚持“以开发利用促传承,产业发展促保护”的理念,推动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一要打造非遗文化产业示范区。依托重要旅游景点,建设非遗文化景区,对商洛花鼓、商洛道情、仓颉传说、洛南静板书、漫川大调、柞水渔鼓等非遗项目策划包装,创新非遗传承方式和产品营销手段,推进非遗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二要加强非遗项目的交流展示。通过开展“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文化竞赛活动,加强景区和民俗文化机构的协作,组织非遗演艺项目、手工技艺入驻各大旅游景区,真正实现以活动促非遗传承、以非遗展演促旅游发展的目的。三要加快优势特色非遗项目开发。借鉴外地非遗产业成功经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把洛南草编、山阳手工挂面、柞水杏坪皮纸等商洛特色非遗产业做大做强;支持鼓励非遗传承人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研发旅游纪念品,将更多的非遗项目打造成精品、商品和赠品,真正让非遗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实现良好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