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科教大省陕西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但长期以来大批技术成果“沉睡”在高校院所,导致科技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陕西省为此探索建立连通供需双方的成果转化中介机制,推动大批技术经理人全流程参与技术成果的筛选、立项、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常态化精准对接,全力打通创新驱动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陕西省技术经理人模式正在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已进入国家职称序列,目前有超过60人获得了“科技创新工程师”中级职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技术经理人模式初显成效,但要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技术经理人和高校科研成果之间的有效连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理人协会”的技术成果转化良性机制。
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经理人
在陕西,仅西安市就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同时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等知名科研机构也在此地。据统计,陕西省共拥有100多所高等院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强,却存在技术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的问题。陕西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一负责人对西北信息报记者说,其中一个重要“堵点”在于科技成果供给和以企业为载体的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一边是众多科研人员手握成果却找不到合适“婆家”;另一边是大量“嗷嗷待哺”的企业为谋求发展急需技术支持,两者之间经常无法有效对接。
曾对高校成果转移进行过专门调研的陕西远诺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王海栋认为,“家底不清、人数不足、运转不灵”等问题是我国高校技术成果转移普遍面临的问题。首先各高校没有针对科研人员的发明披露程序,对本校科研成果缺乏全面掌握,对成果价值也不甚了解,成果转化与否全凭科研人员的意愿;二是高校专职科技成果转化人员严重不足,很多大学都没有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由科研处承担这一职能,这些机构往往人员和经验不足,无法实现校内外资源对接。
与此同时,实验室成果与产业化成果之间存在“严重断档”。实验室成果需经过一系列的熟化过程才能成为可产业化成果,这不仅需要投入资金、建设平台,还需要技术转移机构或技术经理人等专业人才协同推进。实践中,由于小试、中试等环节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企业对中试过程的投入缺乏动力,导致许多技术成果无法产业化。
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主任王文斌说,他们在科技服务实践中发现,要实现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握手”,除了常规性技术成果交易平台之外,还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了解产业的专业服务中介人才和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牵线搭桥,促使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技术经理人模式由此应运而生,2014年10月西安科技大市场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技术经理人协会,并逐步在陕西省孵化出68家具备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能力的机构,培育出600多名具备资质的技术经理人。
双向对接让科学家和企业家精准“握手”
作为一种新职业,陕西的“技术经理人”主要由传统科技服务从业者转型而来,包括企业研发设计人员、专利代理机构、律师、投资人等,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深入各高校院所努力挖掘技术成果,将其中有产业发展潜力的推向市场和企业。
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毛永刚说,不同于普通中介的“一锤子买卖”,技术经理人服务范围覆盖技术成果转化全流程,提供涉及市场评估、企业对接、合同签订、股权设计、产业化推进等众多环节的全程服务,同时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投融资、商业谈判等基本功能。
“海归”医学博士后卜昕是一名国内新药开发领域的投资人,同时也是技术经理人。2018年,卜昕促成陕西一家制药公司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签订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灯台叶新药技术成果转让合同,目前该项目正在陕西省铜川市加紧落地。
“这个项目我跟踪服务了一年多时间,现在还参与产业化进程。一边是实验室,另一边是生产线,技术经理人要干的活儿就是让科学家和企业家握手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关键作用就是将科学家和企业家对技术成果市场价值和应用方向的不同理解进行合理匹配。”卜昕说。
技术经理人还能解决部分技术成果成熟度不高的问题。“高校的科研成果很大一部分都不能完全地被企业直接采用,需要对其中有产业发展潜力的部分进行重新规划,将其转化成为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成熟项目,这一步也被叫作‘熟化’,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供需对接。”毛永刚说。
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李锋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应用方向。技术经理人孙卫增介入后,为其规划了“运动用品”的转化路径,2018年福建匹克公司以360万元购买技术,并与李锋团队在西安市共同成立了生产新材料的公司。匹克公司基于该技术推出的“态极”系列运动鞋,2020年共计销售超过500万双。
“相较于经纪人,经理人的概念多了一份长期经营的意味,这就需要我们和技术团队共同成长,我自己就投入了20万元用于这个项目的启动。”孙卫增说,“技术经理人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第一推动力’。”
建立以高校作为主体的技术经理人协会
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成果转化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国内高校已经引进了技术经理人制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初步打造了“学校-学院-科研团队”三级技术经理人队伍,在校友企业的支持下,与第三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合作共同组建了西电技术经理人办公室,为科研人员提供“辅导-熟化/孵化-包装-路演-对接-谈判-审理”的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
针对高校自身对技术成果转化的管理、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卜昕建议可以在各大高校加快建立对技术成果管理和运营统一的“一室一人一件”体系,“一室”指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一人”指“技术经理人”,“一件”指技术转移流程管理软件及运营系统,从而构筑起技术成果管理和运营一体化的专业化流程。
有专家建议,可由高校下放权力给技术转化部门,让他们负责相关事务,并鼓励他们建立更为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
2014年10月22日,由西安科技大市场发起倡议,在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人社局、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正式成立。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我国宜加快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技术经理人协会。“我国的协会可以由国内技术成果转化做得较好的学校牵头,各高校数据共享、资源共用,技术转化落后的高校可以向先进高校交流学习。如果一所高校科研很强但缺乏成果转化力量,还可以通过协会牵头分配一些转化任务给其他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并通过协会的信息网发布人才招聘需求,招聘专业技术经理人补强自身短板。”一位业内人士说。
技术经理人模式行稳致远仍需更多扶持
由于目前许多技术经理人都是兼职身份,如促成匹克“态极”运动鞋项目的孙卫增是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主要业务是承接知识产权类案件。他坦言,自己目前是用律师收入补贴技术经理人工作,不然就很难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
“我们公司创立头一年几乎没有接到转化项目,濒临倒闭通过开展专利代申请业务才转危为安。所以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既做技术转化也做周边服务,这样才能保证公司运转。”陕西远诺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王海栋说。
毛永刚认为,要把一项技术成果导入产业化和商业化轨道,技术经理人要长期跟踪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而收益却具有不确定性。为此需要政府部门从多方面加以扶持,如设立引导基金进行“跟投”,帮助技术经理人更好完成对项目的立项、试验、开发等前期环节,起到减少风险和提高积极性的作用。
“按照欧洲科技经纪人的比例,每100个科研工作者中,就有4个技术经纪人。陕西有上千家科研机构、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经纪人队伍力量还很薄弱,人才缺口非常大。”陕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省正在通过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举办科技经纪人培训班、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
查缺补漏相关探索不断走向深入
了解自身不足后,陕西省一批可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技术经理人机构在加速崛起。陕西远诺技术转移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目前的80多人,业务涵盖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专利布局、法律帮助、股权设计等各个领域。
远诺公司负责人王海栋表示,公司目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各大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成果数据库。“我们的数据库已经细化到了陕西一些大学重点学科中骨干老师手中的技术成果,同时我们也在省内各大高新区和企业设立成果推介点,为将来系统推进成果转化打下基础。2020年,公司完成成果转化合同总价值4.8亿元,2021年预计合同总价值将突破6亿元。”王海栋说。
此外,一些高校也正在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经理人队伍。西安交大成立了“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聚集了一大批技术经理人,并梳理出2万多项技术成果面向社会寻求合作。
“我前几年也从事过技术经理人职业,之所以选择到高校任职,也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科技成果资源。现在我们定期举办的科技成果路演,推出一系列的技术成果,吸引了全国各地投资人。今年4月8日举办的科技路演上,一项离子束镀膜技术就签订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协议。”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发展部副部长李成说。
目前,陕西省技术经理人模式探索正不断走向深入。陕西省政府日前出台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围绕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打造的“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我们希望通过政府主导培育一批、依托专业培训机构提升一批、鼓励市场化引进集聚一批等方式,建立具有专业素养、投行思维、服务意识的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机制、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推进成果转化。”陕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