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宁 坤
“革命战争时期,这间逢源和商号作为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址,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等革命前辈都曾在此生活战斗过。”日前,山阳县信毅中学60多名师生来到山阳县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红色筑梦之旅”研学活动,他们被当地导游讲述的红色故事深深吸引。
山阳县小河口镇袁家沟口村是原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山阳西区县委所在地。过去的袁家沟口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严重受限,是个落后的贫困村。近年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村子整体脱了贫,公路修好了,环境好起来了,市级党性教育基地建起来了,红色旅游发展起来了,群众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红色名片亮起来
红色,是袁家沟口村的名片。站在村口高大的门楼下,远远就可以看到崭新巍峨的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基地文化广场前矗立着鄂陕边区苏维埃纪念碑,旁边是庄严的红旗雕塑,雕塑前刻着五个金色大字——“永远跟党走”。出了广场,走进明清石板街,迎面而来的是红军屋、逢源和商号——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厚裕堂药铺(红军医院)等红色旧址。出了石板街,踏着凤凰山的古老石阶,还有袁家沟烈士陵园、原红二十五军作战指挥台等革命旧址。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引人入胜,让参观者一路走来,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场精神洗礼。
地处秦岭北麓的袁家沟口村,有着陕南红都之称,这里发生过载入红二十五军军史的“袁家沟村伏击战”,红色历史厚重。这里的红色旧址大多是明清建筑,年代久远。2016年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对红色旧址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开发,把该村鄂陕边区苏维埃革命纪念碑、鄂陕边区苏维埃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原红二十五军作战指挥台等处统筹修缮,进一步丰富展品,局部恢复原址原貌。2019年,陆续修建了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红色革命展馆、红色教育课堂,形成集参观、培训、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并被商洛市确定为首批党性教育基地,一个人气旺盛的红色旅游打卡地正在蓬勃发展。
“党性教育基地建成后,我们村迎来一波又一波观摩学习、研学旅行、周末短途出行的游客,特别是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村上平均每天至少接待一批参观学习人员,有当地的,还有省内其他地市的,日接待量达到100多人次,周末短途游客人数也不少。”袁家沟口村支书曾猛介绍。
绿水青山靓起来
走进袁家沟口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宽阔的小袁公路两旁,远的是板栗、近的是核桃,一条蜿蜒的河流傍村而过,村后层峦叠翠,绿意盎然。
近年来,袁家沟口村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文明乡风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借助“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村上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共同支持下,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几年来先后拓宽改造小袁通村公路9.5公里,新修通组砂石路1条1公里,新建便民桥2座15延米,硬化入户路83条1039平方米;易地扶贫搬迁67户、危房改造25户;建设村卫生室、文化室150平方米;在全村实施了民居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硬化场院83户5604平方米,改厕43个,改圈43个,白墙化167户19787平方米,完善了供水、环卫等设施,彻底改变了村里多年脏乱差的面貌。同时村“两委”带领群众制定村规民约,进行道德评议,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有效提升了村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
如今,曾经干涸的小河又出现了成群结队的鱼群,再也没人随意爬上凤凰山乱砍乱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建设美丽家园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村里处处都迸发出新的生机。
老区群众富起来
随着市级党性教育基地的建成,二级通村公路、游客服务中心、村容村貌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袁家沟口这个小村庄的人气越来越旺,已经成为山阳县乃至商洛市、陕西省的红色旅游重要景点。凭借红色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火的红色乡村旅游,带动当地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小超市,出售纪念品、家常菜、土特产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村民曾凡前几年还在外务工,自从听说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建成后来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就回家办起了农家乐,现在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遇到节假日的时候,我家的农家乐都是满客,要吃饭得提前预约嘞。”提起自家的农家乐曾凡就笑得合不拢嘴。
家住村口小袁公路边的赵为明也是受益者之一,“以前坐在村口一天到头也看不见几辆车,现在小袁公路修好了,红色旅游搞起来了,这条路热闹得很,天天都有旅游大巴开进村,我们在路边开了家超市,卖点苞谷酒等土特产都很方便。”赵为明说。
如今,袁家沟口村人气越来越旺,“这几年袁家沟口的变化特别大,红色旅游搞了这么多年终于红火起来了,接下来镇上计划利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契机,探索‘支部+旅游合作社+X’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健全配套设施,丰富景区业态,提升服务水平,争取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对越变越美的环境,小河口镇党委书记胡永焱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