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田丕
面对初升高升学政策改革带来的激增的报名学生,石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聚焦。
该校2020年度质量报告显示,现有在校学生1761人,较上年度增加272人,巩固率为96.6%,较上学年提高1.2%。2020年招生784人,较上学年增加260人。
火爆的现象来源于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文件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进一步对接市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更大规模地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提质培优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德技并修的技能型人才,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校校长张东华说。
作为中职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相对薄弱的学生,需要的是学校在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在这一方面,石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校按照每节课有思政元素的要求,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感恩、自律、法治、文明等思想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渗透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该校还动员全体教师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结合石泉县域的汉水文化、金蚕文化、红色文化和鬼谷子文化,引导教师在课堂中渗透,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情怀。
学校老师邹艋介绍,在烹饪课上,老师会引导学生为家人做早餐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让他们在学习烹饪技能的同时,学会感恩;德育课上,讲授疫情防控小知识和心理疏导方法,了解抗疫措施和成效;信息技术课上,将北斗导航、天问一号等融入到教学任务中;职业素养课上,讲授世界技能大赛上的中国工匠风采;特色小吃课上,结合石泉当地饮食文化,感受特色美食。
目前全校70%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方面融入了思政元素。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对此,石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加强中高职衔接通道,拓宽中职学生就业渠道。近年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先后与重庆卓通汽车工业公司、天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城关镇等7所幼儿园实习;中式烹饪与北京等地公司深入合作;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陕西奥邦重工集团开展合作;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海尔集团合作交流频繁。去年毕业生322人,除中式烹饪专业5人选择自主择业,其他7个专业就业率均为100%,整体就业率98.4%;178人专业对口直接就业,对口就业率为100%;升学139人,其中本科线20人,本科录取率50%,2020年毕业生起薪在3500元/月以上。
2020年,学校在保持原有专业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县域经济与产业结构布局,学校培养目标向服务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向转变,服务本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其中机电专业对接县域乡村振兴电子线束产业,数控专业对接石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维修产业,旅游服务专业对接县域旅游产业,拓展电子商务、烹饪等就业方向。
石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立技能大赛制度,通过学校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大赛,2020年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8个奖项。
通过采访能看出,该校推动专业围绕本地产业走的这种做法,既增强了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也破解了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的结构性难题。
我们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的思路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过程,采取引企入校、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让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张东华说。
这样的对接在实际中体现的就是通过工学结合这条主线,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学校先后在安徽芜湖德善数控有限公司、广东东莞保利迅电子有限公司完成80人次的师徒结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县内建成附属杨柳幼儿园在内的3个产教融合基地,与合作企业建成12个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为600名学生提供生产实训场所。
目前,学生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1.3%,较上年增长0.2%;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0%,较上年度增长1.2%;生活满意度为91.2%,较上年度增长0.3%;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6.3%,较上年增长0.8%;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6.5%,较上年度增长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