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虽然今天中午的太阳大、气温高,蜜蜂有些烦躁,但我早已掌握了它们的习性——只要轻拿轻放,我不穿防护服不戴防护面罩,蜜蜂也不会蜇我。”近日,宁强县巨亭镇养蜂大户许正军一边查看蜜蜂的生长及酿蜜情况,一边乐呵呵地对笔者说,“在这座山上,我分了四处养了120多箱,加上在其它地方养的,目前一共有1800多箱。”
今年41岁,勤劳朴实、右手残疾的许正军是巨亭镇巨亭沟村人,原先住在嘉陵江畔海拔1200多米的半山腰上,祖祖辈辈都是靠务农维持生计。当年家庭困难的他小学刚毕业就回到家里跟父母一起务农。18岁那年,他外出打工,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失去了右手,从此留下了终身残疾。他为此痛哭过、彷徨过,甚至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后来在父母及亲友的开导下,他渐渐地走出了阴霾,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尽管许正军家住的地方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山上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一年四季各种山花争奇斗艳,大多数农户家里都养了两三箱土蜜蜂,一年能取一二十斤蜂蜜,卖了还能补贴家用。许正军家也不例外。从小就喜欢钻研的许正军开始琢磨,一斤土蜂蜜要卖几十上百元,而且不需要高强度的劳动,加上自己和父母都有一些养殖经验,与其闲在家中受穷,不如利用当地资源规模化养殖蜜蜂致富。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父母,父母完全支持他在家养蜂。
说干就干。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信心满满的许正军凭经验养殖自己的第一批5箱土蜜蜂。他几乎每天都要趴在蜂箱前或打开蜂箱仔细观察蜜蜂的生长及酿蜜情况。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养蜂终于让他尝到了“甜头”,5箱蜜蜂让他收入了1800多元。
挣到“第一桶金”的许正军决定扩大养蜂规模。没有资金,在帮扶部门及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利用1万元的贴息贷款养了55箱蜜蜂。虽然养蜂不需要大强度的劳动,但还是要靠技术。由于技术跟不上,很快,他养的蜜蜂就出现了窜巢、盗蜜、飞逃现象。宁强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登门指导,还提供机会让他先后赴甘肃、略阳等地参加养蜂技术培训。回来后,他开始尝试新式养蜂法,将圆形蜂箱换成方形蜂箱,有效解决了蜂群易生病、逃跑率高的问题。
吃一堑长一智。从此,许正军更加重视科学养蜂。一有空他就跟养蜂大户学习交流养蜂技术,或者通过网络系统学习养蜂知识。选育优质蜂王是发展蜜蜂强群、提高蜂蜜产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刻苦钻研、相互交流、反复实验,许正军终于掌握了选育优质蜂王的核心技术。为了改良品种,他还从四川阿坝等地引进优质蜂王回来精心培育。2018年,在帮扶部门及巨亭镇的支持下,他又通过小额贴息信贷等方式再次投资12万元,成立了宁强县蜂之源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和农户到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发展中蜂养殖。此外,他还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栽植了300多株花椒、猕猴桃等果树。他和许多养殖户的收入大幅增长,一举实现了脱贫摘帽。
通过养蜂脱贫摘帽并带动周围农户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许正军成了巨亭镇乃至宁强县、汉中市的脱贫励志典型。2020年,他先后荣获巨亭镇、宁强县、汉中市脱贫致富明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众多光环下,许正军不骄不躁,在发展好合作社的“甜蜜产业”的同时,经常亲自登门为周围养蜂户义务讲解养蜂知识和技术要领。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巨亭镇乃至周边镇办的“甜蜜产业”如火如荼。如今,许正军的蜂蜜已远近闻名,产品远销江苏、深圳、成都等地。为了扩大销路,他还建立了网上销售平台。目前,40%以上的蜂蜜都是通过网上销售到了外地。
养蜂不仅鼓起许正军及其他养蜂户的“钱袋子”,还让他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许正军还收获了“甜蜜爱情”——一位来自略阳的女子喜欢上他,他们打算在不久的将来步入婚姻的殿堂。
“2020年,我们合作社共吸纳社员112户,养蜂1504箱,出售种蜂342箱收入27万多元,采蜜1600多公斤收入26万多元,总收入53万多元,带动的35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许正军说,“今年的天气给力,花多蜜多,养蜂的农户也增多了,预计蜂蜜的产量还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