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杨家河镇“五”字工作法助推乡村振兴

2021-06-26 14:17  渭南日报

本报通讯员 邓亚飞 牛娜

镇巴县杨家河镇地处大巴山腹地,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5户3187人,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56.8%。近年来,该镇探索推行“搬、稳、富、融、兴”五字工作法,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搬”字入手 建设幸福新家园

该镇5个贫困村中有4个深度贫困村,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近年来,该镇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相结合,按照“以集镇集中安置为主、中心村安置为辅”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1个集镇安置点和3个中心村安置点,为安置点全面配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并为特困群众配齐必要的生活设施,实现拎包入住,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参与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全镇所有安置点均在2018年底交房,2019年5月入住率达100%,共516户1788人走出深山、告别土坯房,住进了宽敞安全的移民新居。

“稳”字出发 营造宜居新环境

以“宜居”为目标,在各安置点和村委会建成12个村民活动广场、1个标准化幼儿园、1个敬老院及电商网点、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孩子有学上、休闲有场所。为了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新环境,该镇大力整合项目资金解决配套设施,新修村组道路26条158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就近流转土地,分配给每户搬迁户0.2亩“菜园子地”,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建设饮水工程20处、管线180公里,解决626户2500人饮水困难,实施6个村低压改造,饮水、用电同网同价全覆盖,让搬迁群众安心安居。

“富”字布局 产业就业双提升

该镇立足深度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构建以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为主,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辅的“4+X”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勤兴肉牛养殖合作社,通过分散代养、草料收储、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264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引进康裕、飞将山两户企业发展茶园4500亩,带动190户年均增收2600元以上。招引北京同仁堂公司投资3500余万元,建成林麝养殖基地,带动28户年均增收3200元以上。全镇共有各类带贫经营主体16个,把876户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与汉中莱衣纺制衣合作投资275万元建立社区工厂,吸纳50余人务工、年均增收2.4万元以上。开发护路、护林、环卫等公益岗位179个。今年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50人,引导县内就业20人、外出务工1670人,实现稳定增收。

“融”字着力 深化治理有温度

紧扣“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主线,健全党支部、网格员、点长、楼长四级治理体系,为每个搬迁家庭落实一名党员或者帮扶干部联系。全镇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发证。在4个安置点设立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分别落实1名镇级领导负责联系,安排16名公益岗人员负责环卫保洁和物业管理,提供“一站式”“一揽子”服务。组织搬迁群众开展“移除旧风俗,建设新家园”活动,提升社区环境,增进邻里友情,使搬迁群众从不熟悉到成为好邻居,逐步融为和谐的一家人。

“兴”字落脚 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该镇创新提出“12345”乡村振兴思路,实施“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大产业、四大基础设施、五项民生”,即: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中心,夯实强党建带队伍巩固脱贫和抓作风优服务助乡村振兴两个保障,做强茶叶、肉牛、中药材三大乡村振兴产业,建管并举提升水、电、路、讯四大基础设施,持续落实好健康、教育、养老、住房、就业五项民生政策。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发展核桃、板栗、黄桃、林麝等特色产业,巩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渭南市举行中小学校幼儿园 第二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