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安宁
汉中气候宜居,植被丰茂,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全市现有道地药材180余种,优势药材48种,元胡、附子、猪苓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单品占全国的50%以上。“略阳天麻”“佛坪山茱萸”和“略阳黄精”3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全市共有各类中药材加工规上企业46家,其中有8家企业通过GMP认证,拥有中成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26个、保健食品生产文号208个。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高质量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优势,着力构建医养产业布局,力求将汉中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汉方药都”和“绿色康养之都”。
一核引领、一带支撑、多级突破
我市依托中心城区医疗资源、人才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以汉台区、南郑区为主,围绕“一江两岸”、兴汉新区、龙岗新区、航空智慧新城,加快推进市区一体化建设,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和“医疗+康养”产业融合,建成医养产业核心区。
同时,以汉江为轴带,以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宝巴高速和阳安铁路、108国道为依托,发挥汉江生态经济带康养资源,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滨水疗养、体育健身、文化游憩、养生食品等产业,打造城市近郊生态康养带。
此外,依托全域旅游资源和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山区县培育医养产业特色品牌,建设秦岭生态康养、秦岭山地度假、氐羌民俗文化养生、巴山休闲康养、秦巴乡村旅游康养、苗族民俗文化康养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多元互补,全域发展。
构建区域领先医养服务中心
打造以市中心医院、3201医院、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公立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支撑的医疗服务集群,加快5所县级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步伐,积极发展社会力量办医,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服务,推动公立、民办医疗服务错位互补发展。加速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推行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民营医院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医保基金、公卫资金和个人自付相结合的签约服务投入机制。推进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智慧医养结合应用系统集成。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医养结合服务,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培养引进高层次医养人才,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建设生命科学、医药护理、健康信息、健康食品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
支持一批医疗卫生机构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引导一批医疗机构发展成为医养结合机构,在每个县至少建成一所200张床位以上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服务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运营,鼓励民间资本建设和管理运营公办养老机构。加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加强对中高端综合性养老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撑。
培育美康熙苑、褒国康乐、勉县阳光、宁强康达以及褒河医养产业园、洋县高新黑稻田、略阳朗艺和福寿康、安康通、易得康等康养项目建设和运营,加大濂水河康养小镇、兴汉新区蓝城颐养等大型康养社区建设,大力推动医疗、养生保健、体育健身与旅游联动发展,建成5个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50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做优医养产业项目全要素保障
全市已设立10亿元医养结合发展基金,优先支持纳入医养产业项目库项目建设。制定了医养结合奖补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床位实施一次性建设补助,按月实施运营补贴;对养老机构投资建设进行奖励政策,实行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税收减免和水电气热使用等系列优惠政策。
统筹做好医养产业项目用地指标保障,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鼓励符合规划用途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用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允许盘活利用城镇现有空闲房屋设施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适用过渡期政策。
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让企业降成本、提收益,去年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位居全省第二位。近两年先后签约医养项目27个,总投资额346亿元。市委、市政府把签约项目纳入年度重点项目管理,明确包抓领导、责任部门和服务专班,全力支持和推动项目及早落地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