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1946年 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建立

2021-06-21 08:12  商洛日报

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创建

1946年8月2日,李先念、任质斌等率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在留仙坪砖庙沟口与巩德芳、薛兴军率领的陕南游击队指挥部胜利会师,李先念将军区司令部设在小王沟张孝仓家。李先念、任质斌等与巩德芳、刘庚、王力等商定豫鄂陕边游击战争的部署,决定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与陕南游击部队合编,创造根据地。中原部队当即架起电台,与中央和各路突围部队联络,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以商洛为中心区域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三五九旅的活动

王震率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第三五九旅经山阳、商县、柞水向镇安进军,先头部队于1946年8月1日晚进占镇安县城。8月2日,部队进城后将指挥机关设在县城商会院内,由王震主持召开了三五九旅团以上军事、政治领导干部会议,研究贯彻执行中央指示精神、坚持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等问题。会议经讨论决定:第七一七团在柞水、蓝田、西安、户县、佛坪之间,第七一九团在镇安、旬阳、汉中、宁陕之间,第七一八团及旅直属队在其间分散活动。8月3日,国民党军第一三五旅重兵围追,三五九旅主动撤出镇安县城,计划按军政会议决定就地分散开展游击战争。但是胡宗南唯恐三五九旅站稳脚跟,很快调集20多个团的兵力紧随追剿。8月4日,王震率三五九旅部队在国民党军第一三五旅尾追下宿营庙沟口一带,部队严重缺粮。此时,国民党乡队附王光阳纠集当地王姓地主8户携12支步枪、30多枚手榴弹在嘉庆寨躲藏。当部队筹粮的5名指战员攀上寨旁山坡喊话购借粮食时,突遭机枪扫射,全部中弹牺牲。王震根据情况率部继续西进吸引胡宗南主力追击,部队十分疲劳,经李先念建议,中央批准,于8月30日进入陕甘宁边区。

中原军区干部旅分散

中原军区干部旅突围途中跟随三五九旅行动,由于部队几乎每天都打仗行军,伤亡减员情况严重。为保存这批干部,于7月26日在山阳县三官殿一线,决定就地分散,或开展游击战争或与陕南游击队会合或转移到其他解放区。干部旅分散后,中原局组织部副部长、干部旅政委张成台和中原军区供给部部长吴先元、中原局副秘书长李其祥、军区供给部干部闵汉清等一行5人,8月7日从镇安县杨泗庙、泰山庙出发化装赴延安,8月10日行至文家庙时被当地顽固派活埋于石灰窑中。后被当地群众与其他7名烈士一起,安葬于米粮寺村庙垭子。

豫鄂陕边区第三分区成立

1946年8月初,按照中原局、中原军区的部署,西荆公路沿线以南之山阳、漫川关、上津、沿小汉水之线以东,汉水以北为豫鄂陕边区第三分区。8月3日,中原局在山阳县中村吴家坟园召开军民大会,宣布成立中共豫鄂陕边区第三地方委员会、豫鄂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方正平,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王力,军分区司令员周光策。同时宣布成立山阳县、商(南)山(阳)县、郧(西)山(阳)县、郧(西)商(南)县4个县委和县民主政府。地委机关驻中村街,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和统战部等工作机构。

1946年8月3日,豫鄂陕边区第三地委在山阳县中村吴家坟园宣布成立中共山阳县委员会、山阳县民主政府,由中原部队干部宋孟邻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地方民主人士席学孔任副县长,陕南游击队干部叶茂荣任县游击大队长。会后,山阳县委、县政府将迅速建立地方政权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对旧政权人员采取为我所用的原则,利用半个多月时间,很快建立起银花、中村、洛峪、孤山、高坝、过风楼6个乡政府。接到地委电报后,8月2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中共中央拟稿复电:“速将银花中村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组织地方武装之经验送到各部照办,愈快愈好。”使山阳县的建政经验很快在三分区得以推广。(中共商洛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上一篇:省第三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青年论坛”暨秦岭环保志愿行动示范活动在商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