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李治军 姚宏伟
5月18日,商南县过风楼镇县河口村开展了“保护县河、争当秦岭生态卫士”主题党日活动。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保洁员、志愿者、护林员共15人,在流经该村的县河两岸捡拾垃圾、清理河道,以实际行动践行保护环境的使命。
在商南县,像这样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经常都能见到。
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着力打好保护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明显变好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县”、全省生态文明推动力“最具影响力区域”,省生态建设强县等,连续4年获“中国天然氧吧”殊荣。
理念上,紧绷“生态红线”
近年来,商南县把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做到与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同考核。县上每年与相关部门、各镇办签订生态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的要求,细化部门监管责任、镇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促使各方面在思想上紧绷“生态红线”。
据统计,2020年,商南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生态环保工作12次,传达学习上级环保工作会议精神5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8次。
目前,在商南县,不仅县级层面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镇办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大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一把手”工程。
正如商南县试马镇分管生态环保工作的公用事业服务站站长殷小会所说:“镇党委、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把这项工作拿在手上,加强对辖区‘五乱’问题的巡查、监管,着重抓‘村级网格员每周巡查一次、镇网格员每月巡查一次’的制度落实。”
行动上,打好“四大保卫战”
在紧绷“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商南县着力打好保护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四位一体”全面全力保护生态环境。
在保护碧水方面,制定了《商南县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商南县碧水保卫战工作方案》等文件,对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废水治理等细化任务、明确分工和责任。实施中,主要依托项目落实保护和治理,其中,2019年、2020年共投资1.02亿元,实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重点项目12个。目前,商南县农村污水处理率达58%,生活垃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0%和66%,丹江出境断面持续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滔河、黑漆河等流域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标准,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坚持铁腕治霾,聚力保护蓝天。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行动,逐步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强化大气污染的源头治理。其中,2020年启动的14个污染减排项目全部实施到位,测算削减化学需氧量86.2吨、氨氮13.72吨、二氧化硫232吨、氮氧化物93吨,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总量减排任务。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46天、同比增加35天,优良率为95%、同比增加10%。
持续推进青山保护。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实施“绿色商南”建设行动,强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土保持、森林生态修复、重点防护林建设、重点区域绿化等“七大工程”,全面落实封山育林、退耕禁牧等措施,不断加大造林增绿力度。到2020年底,该县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67.1%。
商南县还积极开展净土保护,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和调查评估制度,层层压实县镇村土壤环境管理责任;实施源头治理,严格审批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特别是2019至2020年,商南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清理生活垃圾1.2万吨,清理沟渠2300公里、残垣断壁1200多处,全县农村环境持续优化。
“县域内矿山企业、工业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正常;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逐渐完善;空气优良天数创历史新高,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更舒适、更加幸福。”5月24日,当笔者问到实施“四大保卫战”带来的变化时,商洛市生态环境局商南县分局主要负责人杨斌如是说。
机制上,构建多重保障
5月初,商南县启动了2021年度“优秀秦岭生态卫士”评选,评选1个先进集体、3名先进个人,6月中旬结果将揭晓。
为了加强保护,商南县制定了《优秀秦岭生态卫士评选办法》,从今年起,每年面向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社会团体和环保志愿者,评选在生态保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每3年为一届,每届以每年的结果为基础再评选优秀。
“开展优秀秦岭生态卫士评选,目的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评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带动更多干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5月24日,商南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刘航介绍。
这是商南县推进常态保护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是实现长效保护的一项新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关联方方面面,既有各级政府,又涉及企业,还离不开城乡广大群众,是一项啃硬骨头工作。缘于此,近年来,商南县逐步建立实行资金投入、产业准入、专项考核、长效保护四项机制,构建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
资金投入上,商南县每年预算100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并将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5%用于环境能力建设等。产业准入上,启动实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项目准入,从严落实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制度;坚持“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特别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实行强制性、全过程监管。考核方面,研究出台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实施细则》《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员管理办法》等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确定为县委、县政府闭环责任管理的事项,建立起“部署、协调、督办、整改、问责、总结”闭环责任链条,形成责任传递、压力传导的推进落实机制。长效保护方面,去年,《商南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完成修订并实施,为该县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划定了“条条框框”,提出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