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昔日紧日子 如今好日子 宝鸡广大群众生活巨变巡礼

2021-06-04 16:32  宝鸡日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历史,在党的领导下,宝鸡市城乡发生了巨变,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富日子,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从微观看,宝鸡人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看“钱袋子”,怎一个“鼓”字了得,全年宝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20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89元;看百姓住房,住得越来越宽敞,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4.5平方米;看人均绿地,全城一片鸟语花香,人均绿地达到13平方米以上……

从宏观看,整座城市欣欣向荣:看交通工具,私家车早已不是奢侈品,如今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3.25万辆;看现代通信,2020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19.22万户;看交通建设,城市道路四通八达,长度达到538.2公里,道路面积达到1359.8万平方米;看桥梁建设,跨河流、越谷地,已建成各类桥梁110余座……

如果从更长的时间轴上审视这一发展变化,可以看到与宝鸡人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变化是十分巨大的,且是喜人的。桥梁总数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22倍、1978年的14倍,城市道路和道路面积分别是1978年的12.2倍和68.7倍,民用汽车拥有量是1978年数量的637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比1978年增加超过了30平方米……

时光如白驹过隙,光阴流转之间,这样的对比数不胜数。而巨变的背后,正是百姓福祉的不断提升,昔日的紧日子,正在一步步变成今天的好日子。

风雨兼程年复年,沧桑历尽始安然。这种从“紧日子”到“好日子”的巨变,老百姓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和记忆。

在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孟家塬村党支部书记石红代的记忆里,十几年前,村子通向310国道的唯一出路,就是一座晃晃悠悠的木板吊桥,人走在吊桥上面,通过木板缝隙看得见渭河。后来,村头建起了钢筋水泥的渭河大桥,村里的柴胡、核桃、花椒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如今,村子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宝鸡市区新宝路社区70岁居民何萍的心中,住房曾经是一家人的“痛”。上世纪80年代,一家三代6口人就住在一间52平方米的房间里,家里杂物多,有时候转身稍不注意,置在高处的杂物就能把头碰到。现在好了,儿女各有住房,何萍也住上了147平方米的大房子。“现如今,唯一令人发愁的是,房子面积大了清洁打扫反倒有些费劲了。”何萍说。

在宝鸡市区姜谭路74岁的居民孙方老人眼里,这些年,大家在着装上的变化更是大。他记得小时候,人人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到了上世纪80年代,“补丁服”基本看不见了,大家穿得越来越时尚,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现在,人们不仅要穿得舒服,更讲究个性和时尚……

峥嵘岁月,沧桑巨变。宝鸡,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正在不断绽放出新的活力,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奔头。(“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上一篇:陕西省中医院与岐山县中医院举办医联体合作签订仪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