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汪代双:让家乡“山货”变“俏货”

2021-05-28 10:12  安康日报

通讯员 柯惠 王隆

近期正是山竹笋采收加工旺季。走进平利县秦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500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锅炉、烘干机有序置放,40余名工人正在集洗、煮、晾、烘、捆为一体的生产线上紧张地忙碌着。

村委会给我介绍的这份工作真不错,包吃包住,两个月下来,我们两口子挣了2万多块钱哩。提起家门口的新工作,平利县洛河镇丰坝村村民江又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合作社兴办于2015年,主要从事山竹笋、鲜土豆的初加工和销售。负责人汪代双多次赴浙江考察学习,之后便从浙江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在距离集镇2公里的丰坝村建起了农产品加工厂。

经过初加工后的山竹笋色泽明亮、爽脆可口,是大众餐桌上供不应求的一道山野珍馐。但汪代双却没有满足现状。2020年初,她决定增加农产品加工种类。这一次,她瞅准了魔芋收购加工销售市场,洛河镇魔芋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在资源上有优势。经过考察、商谈,合作社与泰瑞富硒魔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达成场地及机械租赁协议,汪代双又投入20余万元进行厂区改造和设备购置,决心走魔芋精深加工和产销一体的路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返聘原厂技术工人的授渔下,生产出的魔芋角、魔芋粉色泽和韧性优势明显,仅一年光景便受到省内外客商的关注,还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从骑着摩托车到周边村和集镇打游击,到如今不论远近群众争先送货上门,短短几年,依托农产品加工广阔的市场前景,汪代双的农产品加工事业蒸蒸日上。2020年,合作社共收购鲜竹笋80万斤、鲜魔芋90万斤、鲜土豆35万斤,产生经济效益450余万元,产品销往浙江、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收购需求和规模如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生产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也稳步提升。

在汪代双的带动下,家住丰坝村的汪兴焕上半年卖竹笋、下半年卖魔芋,年收入3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近年来,汪代双带领合作社一边谋发展,一边肩负起社会责任,通过劳务用工、产品回购、协议分红等方式直接带动3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洛河镇将发展产业作为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科学布局,强基保畅,扶持主体,送培送技,打造出了以茶饮为主,种养殖协同发展的富民、利民、惠民的特色主导产业,全镇现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0多家,带动脱贫群众970户。

谈到未来发展,汪代双有自己的想法,要想干出特色,必须建设标准化厂房,搞技术研究,打造出叫得响的品牌。她计划继续坚持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让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惠及更多当地群众。

上一篇:实景剧《郎在对门唱山歌》列入省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