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洋县:红色赋能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1-05-19 12:21  渭南日报

(通讯员 陈晨)洋县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抓班子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红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洋县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基础,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采取集中换届、届中调整等措施,加大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产业发展大户等群体中选拔村(社区)“两委”干部力度,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办法》,优化村(社区)“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指示结构、能力结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100%。选优派强驻村力量。强化“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坚持“六选六不选”标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下派选调生13人到村任职,积极推动“第一书记”转变角色身份、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重心,引导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践初心,服务群众担使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领域各个环节,不断巩固和深化专项治理成果,累计清理不合格干部村、组干部51名。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化拓展“公民道德银行”经验做法,建立县镇村三级阵地和“五大服务平台”,引导群众重拾乡约,民主制定“一约五会”,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

抓人才队伍,打造乡村振兴“强力兵”。洋县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柔性引才制度,出台《关于支持人才返乡下乡领办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与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乡村人才回流,吸引外部人才流入,鼓励优秀农村人才、返乡人才开办企业,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以产引才,以产聚才。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下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专业技术人员援乡、大中专毕业生入乡。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体制外各类人才到村任职,建立后备力量筛选、教育培训、联系帮带、试岗锻炼等机制,培养村级后备力量1156名。培育乡土人才。进一步加大农村干部、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培训力度,建立“农业产业专家工作站”,加强科技服务指导,采取“农民夜校”“送技下乡”“选送技校”等方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

抓产业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新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洋县把产业发展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核心,持续推进大党委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产业大户,在88个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上建立产业链党支部。成立朱鹮湖、东联、洋县黑米、洋县蜂业等4个产业联合大党委,推行“大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切实发挥组织牵线搭桥、统筹协调作用,为集体经济“破冰”贡献组织力量。强化村企村社共建。深化“5115“产业脱贫工程,推进“万企帮万村”“百社百村”帮扶活动,按照“企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方式,解决党建发展“两张皮”难题。强力推进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统一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并按照约定溢价收购,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为集体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设立人才专项资金500万元,建立现代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建成校地合作基地5个、省市县级专家工作站19个,成功实施人才合作项目23个,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效应不断放大。

上一篇:城固:小元胡成为农户致富大产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