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原玉红 张芳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宜君县五里镇雷声村,基础设施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以来群众苦于致富路子少,经济收入低,贫困群众脱贫难度高。
2015年8月,宜君县水务局干部张昭强被选派担任五里镇雷声村第一书记。自任职以来,他坚持以党建促脱贫,以脱贫促发展,心系贫困群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为民务实谋发展。
村里来了个爱“走亲戚”的书记
2015年8月15日,接到宜君县水务局机关的选派通知后,张昭强立刻赶回家中收拾行装,第二天就入驻到了雷声村。从这一天起,雷声村民都在传,“村里来了个年轻书记,才二十几岁,就和村里五十多岁的老支书和主任搭开班子,能担起事吗?”村里的群众在怀疑、观望,大家都在看,这个书记能成多大的“神”。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来之则安之。”张昭强说。在他看来,只有近距离地和群众接触,才能了解到基层的需求,再能扛起年轻人的在责任,和老百姓携手奔小康。
从进村的第一天起,张昭强就立刻召开村全体党员和干部大会,对村情户情逐一了解,对村上工作开展情况尽快熟悉,特别是村上的党建和脱贫工作他尤为关心。当他看到村上党建资料薄弱、脱贫工作疲于应付时,内心着急,说干就干。白天他挨家挨户地跑,了解每户基本情况和群众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与群众打成一片,村民成了他的亲戚;晚上村委会的灯长亮着,他软磨硬泡拉着老支书和主任商量村里的大事小情;夜深了,等他们走了后,独自一人又在村委会的住所里挑灯夜战,整合规范村上党建和脱贫资料。两个月下来,整改人瘦了一圈、黑了一截,水务局的同事碰到他都打趣地说道:“这不是五里镇雷声村的张书记嘛,欢迎欢迎。”
服务群众的脚步一刻不停
“支部强不强,全看领头羊。”这句话是对张昭强的真实写照。
面对村上的实际情况,张昭强按照镇上“4A级”党支部建设标准和“四好干部”要求,坚持常态化制度化抓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行“主题党日+精准扶贫”模式,开展党员政治生日、党员“亮身份”等活动,积极发展年轻党员,着力提升党员宗旨意识。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党建工作不仅资料齐全规范,组织生活常态开展,党建活动丰富多彩,村里的党员和群众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党建工作的魅力,党员素质明显提升,党性意识日益增强,作用发挥显著有力。同时,坚持把发展的需求、群众的期盼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村级坐班值班制度,建立村级“730”便民工作站,积极探索推行了全程代理零距离便民服务模式,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干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呈现出其乐融融的良好局面。
除了建强支部,张昭强还积极发展村集体产业。他实地考察了解村上种养殖基本情况,与帮扶单位、村两委班子商讨制定雷声村短、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并结合镇党委、政府提出的“1+2+3”产业发展模式和“亮、干、站、树”四字工作法,鼓励贫困群众大胆革新,借助水资源和山川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业养殖。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几年来累计争取相关项目资金350余万元,完成村自来水入户工程,修建路灯、排水渠、苹果园等,并修缮加固村委会、生产桥等项目,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有效解决了群众农产品晾晒、生产生活出行等实际问题。
2017年成立了雷声村集体经济联合社,2019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3.1万元。依托40万元县扶贫专项资金与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资金10万元,建成蔬菜种植项目,吸纳剩余劳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昭强的苦功没有白下,2015年至2020年,村上连续6年年终考核全镇排名前3名,跻身一类村行列。
如今,家家户户自来水通了,通组水泥路全面建成,路灯也都亮了,还新建了花园、垃圾填埋场,村容村貌改善了,大家的收入多了,日子自然也就好了,大家对这个书记又有了新的看法:昭强确实是个干实事的好干部,咱们村这几年的发展还多亏人家想办法。
实干是对群众期盼的最好回报
驻村就要靠实干赢得满意,用满意回报群众。自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张昭强精心谋划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八个一批”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雷声村于2016年底成为全市首批贫困村摘帽,被评为市级脱贫示范村。
担子好像轻了,但是张昭强的心一点也没松下来,他关心的是剩下的那些未脱贫户,这些贫困户由于各种原因,脱贫摘帽难度大,产业发展限制多,生活困难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
村上杨保玉夫妻长期患有糖尿病,妻子无劳动力,自己又干不了重活,生活极其困难,张昭强知道后主动申请成为该户帮扶干部,并为杨保玉争取到村上保洁员岗位,办理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引导发展养殖业。他尤其关注村上群众的就业问题,经常在智联招聘网上检索各类招工信息,并留意各区县政府网站发布的用工信息,遇到合适的岗位就推荐给需要的群众,帮助他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五年多的驻村工作,让这个年轻书记更加成熟坚毅。对于今后的工作计划,他早已在笔记本上写道,切实做好动态防反贫监测、稳定增收等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进一步优化整合扶贫资源,一定要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做大做强,“三变改革”一定要改出成效做出实绩,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一定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