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火了乡村 富了村民 宝鸡翟家坡社火耍出了别样精彩

2021-04-21 10:15  宝鸡日报

村庄整洁、风景秀美、生态宜居,

掩映在山水和花木之间的小村,

给人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走进“全国生态文化村”——宝鸡市陈仓区县功镇翟家坡村,

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这边是我们的社火主题文化广场,侧面这排浮雕介绍了社火从筹划到表演的全过程。前几年,我们确定好发展思路后,以这个广场为中心,沿着金陵河岸建成了一条绿色生态景观带。这两年,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带着记者行走在村道上,村党支部副书记翟银课介绍。

利用原村小学改建的宝鸡民间社火展览馆

翟家坡村位于县功镇以南4公里处,宝平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13户1582人 。2016年以前,全村主导产业以建筑业、运输业、劳务输出为主。近年来,该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城郊乡村旅游观光,依托文化产业化的力量,走出了一条资源与文化带路、旅游搭桥、三产促进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社火走出去 增收引进来

“发展乡村旅游应本着立足乡情、因村施策的原则。为了避免同质化问题,我们将村里的社火大旗重拾起来,用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风格,吸引游客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翟银课说。

翟家坡村是宝鸡市确定的民间社火保护基地,社火表演有近200年历史。该村依据社火传统优势,着力打造以社火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文化,以建设民间社火艺术馆、社火主题文化广场为重点,形成“整体布局、因地制宜、挖掘亮点、彰显内涵 ”的发展思路和乡村振兴目标。翟家坡社火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也点燃了本地文化发展和生态旅游的新希望。

“我从六岁就开始参加村里的社火表演了,虽然演出期间很累,但我喜欢表演的感觉。”在宝鸡市金台中学上学的翟思琪告诉记者,今年14岁的她已是社火演出的“老演员”了,每年都会在社火演出中扮演不一样的角色。“村上会在春节期间排练,我一直也在课余期间积极参与,希望把优秀社火文化传承下去。”翟思琪说。

正在进行游演的翟家坡社火

在翟家坡村,不仅表演艺术有传承,社火相关文化、手艺也有传承。目前,该村通过教育培训已培养出社火脸谱传承人30余名,社火化妆师8名,服装师8名,高芯表演人才40余名,高跷表演人才50余名。

“旅游旺季的时候,我们经常组织群众在村里进行社火演出,引来宝鸡及周边群众参观游览、装扮体验。同时,我们村的社火还经常走出去演。”翟银课告诉记者,在投资发展的同时,村上还大力宣传推介社火艺术,积极联系在省内外开展社火游演活动,每次演出的收入除了发放人员工资以外,结余部分用来充实村级集体经济。

村民翟贵生是翟家坡村社火演出团队的老成员。他说:“我们团队成立十几年了,通过去各地演出,乡亲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改变了大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还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扶智扶志的作用。”

社火文化走出去,群众增收引进来。在每次社火外演之中,村里都会优先安排贫困户和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并为他们专门置办道具、服饰。另外,村里的社火传习所还先后多次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户、城乡残疾人员举办马勺脸谱制作、刺绣等民间培训班和讲座,提高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

目前,翟家坡村延伸社火产业链,开发社火衍生产品,以马勺、葫芦等居家工艺脸谱为代表的民间美术品深受社会各界群众的喜爱和青睐,产品已销往甘肃陇南、华亭及宝鸡市区周边等地。通过互联网销售脸谱、皮影、布艺手工品以及地方土特产,翟家坡村已经初步探索出集“看社火表演、品农家美食、观自然风光、传承非遗文化”为一体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乡村“一分田” 快乐多起来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光有文化还不能留住游客,美丽乡村的建设也是翟家坡村的一张名片。”翟银课介绍。2016年,翟家坡村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紧紧抓住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的契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生态景观,在村口建起了荷花池观赏园、社火展览馆和农耕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在了解社火文化的同时,还能赏景观花,体验农耕乐趣。

“这里文化展出形式丰富、艺术气息也很浓,节假日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带着家人和朋友来参观学习。”4月10日,陈仓区社火爱好者仵军宇和朋友参观完社火展览馆后,深有感触地说。

闲暇时,仵军宇经常来翟家坡村,除了对社火文化情有独钟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该村的亲子小农场认领了自己的“一分田”。

“我就想着通过这种方式和孩子在大自然中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也可以陪着家里的老人体会一下久违的乡愁。”仵军宇说。

亲子农场——“一分田”项目

“‘一分田’项目是以网络开心农场游戏为雏形建立的。我们将土地以每30平方米为一个单位,划分出近200个专属菜园,每块地以一年600元的价格面向社会有偿租赁、自主认领、自主种植,认种者可以对自家田地自主管理。”翟银课说。

在“一分田”里记者看到,每“分”地的地边上都插着编号牌便于认种者辨认,地里的菠菜、大葱等农作物长得郁郁葱葱。翟银课说,前来认种的市民不仅有带着孩子的父母,也有退休后闲来无事的老年人,他们在这里能得到城市里体会不到的快乐。每逢周末,前来照看自家土地的人特别多。

“以前,这里是河滩,一下雨,脏水到处流,旁边的庄稼地高低不平。这些年,经过土地修整填埋,村里建起了‘亲子农场’体验园。”翟银课指着一畦畦蔬菜苗自豪地说,“你看,前面这块地里的蔬菜是市区一家餐馆老板私人定制的,长势不错吧!”

“‘一分田’不仅可以让许多家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同时我们也为认种土地的家庭提供照看服务。村里安排贫困群众来当管理人员,帮助他们拔草、浇水,成熟了还会提醒一下他们及时收获。”翟银课继续介绍,“亲子农场为翟家坡村每年带来的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每亩地的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

“守着绿水青山,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依靠生态优势,村民发展起了农家乐、特色种植和果蔬采摘等项目,真正实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翟银课说。

如今,随着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创新、休闲农业的活力注入,翟家坡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村民增收致富、生活幸福,乡村文明日新月异,翟家坡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文明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市级新农村建设五星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陕西农村报)

上一篇:商洛市发放首批智能化残疾人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