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卫东 阮琦 蔡旺
国务院扶贫办在2014年提出消费扶贫概念,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在消费扶贫过程中,消费者以购代捐,显现出扶贫产品的价值,增强了贫困户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为深入了解我市消费扶贫发展现状,进一步增强消费扶贫促进脱贫增收的作用,国家统计局商洛调查队通过与扶贫部门座谈、深入走访扶贫产品生产企业和问卷调查曾购买扶贫产品的城镇居民的方式,开展了消费扶贫专项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扶贫产品优势得天独厚、消费扶贫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网络平台操作难、扶贫企业发展难、扶贫产品销售难、消费者购买难等问题急需解决。
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以打造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平台为抓手,深化宁商扶贫协作,发展供销电商,开展电商直播,搭建农产品促销平台,不断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有效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带贫效应稳步释放。近年来,我市利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金字招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商洛核桃”“商洛香菇”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柞水木耳”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山阳天麻”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我市荣膺全国食用菌发展示范市。利用“秦岭天然药库”资源优势,建成中药材基地245万亩,规模医药企业发展到16家。2020年,商洛市已公示认定前九批扶贫产品598个,涉及7个县区、136家供应商、产品总价值53亿多元,依托“扶贫832”平台、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快捷进入广大市民的“购物车”,带动全市5.2万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脱贫。
统筹谋划,政策先行,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市、县区分别成立消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消费扶贫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借助“秦岭文化旅游节”“游商山洛水品大美秦岭”茶叶节、核桃节及丝博会、茶博会等活动,唱响“秦岭最美是商洛·质量安全看商洛·山地农产在商洛”品牌。
创新直播带货网销,滞销难题有效解决。商洛市在全省率先举办农产品带货直播活动,举办了“抗疫助农”“商洛山地农产网络直播月”“首届5G网络直播大赛”《我为秦岭来拼单》等消费扶贫活动。截至目前,我市直播带货1158场次,销售扶贫产品5162.94万元。实现电商交易金额40.2亿元,其中电商销售农产品8.04亿元,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和贫困群众增收难题。
组织精品推介展销,商洛产品销往全国。精心组织举办消费扶贫年货节、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消费扶贫月展销会,组织全市159家企业携带71类363种特色农产品参加第五届南京智慧农业博览会、南京消费扶贫展销会和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活动,推荐本地企业与高铁快车、航空公司等开展贸易合作,销售农产品2.4亿元。
组织帮扶单位助销,播撒爱心拉动消费。我市出台《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组织把扶贫产品纳入职工节日福利物品采购清单,每年安排10%~30%的职工福利费用于采购扶贫产品。2020年以来,全市组织发动市、县区单位干部职工采购扶贫产品3745.18万元。
深化宁商协作帮销,畅通产品流通渠道。我市积极与南京市对接,动员引导南京企业和市民通过京东、淘宝、供销e家、“扶贫832”等线上平台以及线下各类推介会、展销会和实体门店购买商洛扶贫产品。目前,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南京市销售商洛扶贫产品6669万元,打通了商产入宁绿色通道,架起了商洛扶贫产品直销南京的“立交桥”。
消费扶贫面临““四难””问题
网络平台操作难。目前,消费扶贫专柜建设互联网终端数据系统只能与中央、省级推荐的企业对接,当地扶贫产品上架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查企业普遍反映,销售业务人员对“扶贫832”平台操作系统不熟练,对上架商品的文字、图片展示等技术手段掌握不够,对部分产品上架所需的资质证书缺乏了解,导致产品上架审核周期因人为因素延长。有一部分产品在系统更新之后产品种类被改变,从而导致产品被迫下架,错过了春节消费高峰,影响扶贫产品销量。
扶贫企业发展难。一方面,扶贫产品的认定和销售平台的审批较为复杂,部分带贫企业、合作社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销售许可证,不能进行产品加工销售,只能出售初级农产品。在调查的企业中,丹凤县华茂牧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仅取得了屠宰证,只能销售活鸡,不能进行产品包装再加工。由于运输和保鲜问题,无法进入“扶贫832”平台或展销会销售,极大限制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导致大多数农产品只能进行初加工。目前,我市的板栗、香菇、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种类多、销量大,但是限于资金和技术问题导致产值低,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而且由于企业规模小,规模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足,容易出现“谷贱伤农”情况,严重打击了农户和企业种植脱贫产品的积极性。
扶贫产品销售难。目前,部分企业、合作社存在产品知名度低、销售渠道窄、销售额度少的问题,扶贫产品主要依靠帮扶单位助销和线下购买,只能在本地区流通。部分中小企业的销售方式是向机关单位、商超、农贸市场、社区销售点送货,缺乏外地订单,使得商洛市相当一部分扶贫产品“出省难”。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主要的扶贫产品是新鲜水果、农副产品加工和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但是由于鲜果保鲜时间短、物流费用贵、知名度低等原因,导致企业生产的水果只能在县内销售,也影响了企业扶贫产品的品牌打造。
扶贫产品购买难。经调查显示,有50%的调查对象对购买的扶贫产品感到满意,另外50%的调查对象认为扶贫产品的质量一般。但所有的受访群众都认为扶贫产品的价格偏高,普遍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80%的调查对象表示,目前扶贫产品的实体店铺比较少,而大家主要在扶贫超市购买米、面、油等产品。由于扶贫超市离家太远,给市民日常购买带来不便,大家不得不就近去超市购买。有30%的调查对象表示扶贫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产品太多、缺乏创新创意,从而降低了大家的购买意愿。
充分激发消费扶贫动力
消费贫困地区的产品不仅是促进贫困地区的生产与供给,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举措之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迈入“十四五”新征程的背景下,更要充分激发消费扶贫的动力和潜力。
强化政企沟通,定期开展培训,解决平台操作难。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和扶贫企业的联络,着力解决企业经营中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加强部门协作,搭建农业、商务、扶贫、统计联动网络,实现扶贫产品信息共享,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同步难的问题,为扶贫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企业普遍反映,有关部门要加强“扶贫832”平台的培训工作,制作扶贫产品认定流程图、“扶贫832”平台使用攻略、采购人信息录入、变更和退出须知、供应商注册及信息变更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小册子,提升企业扶贫领域业务人员的素养,切实为企业解答扶贫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遇到难题。
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市场引领,解决产业发展难。针对我市农村地区扶贫企业规模小、规模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为扶贫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专项资金,对长期从农户手中采购扶贫产品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建立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支持企业正常运营。鼓励企业形成生产联盟,实现业内信息共享,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定期在政府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扶贫产品供销情况,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正向引导扶贫企业健康发展,将扶贫企业打造成具有我市特色的龙头企业。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名片,解决产品销售难。相关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扶贫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对现已注册的扶贫产品进行摸底,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下架整顿,净化扶贫产品销售环境,为真正优质的扶贫产品提供销售平台,从源头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题,切实为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由于目前我市的扶贫产品大多集中在米、面、油、菌类、休闲零食等领域,所以要引导中小扶贫企业和合作社注册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引导企业深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宣传扶贫产品“绿色、健康、无污染”等特点,讲好扶贫故事,卖好扶贫产品。充分以宁商协作消费扶贫这一契机,开辟商洛农产品进江苏绿色通道,解决我市扶贫产品“出省难”问题,打造具有商洛特色的扶贫产品名片。
提升服务意识,建立销售网络,解决产品购买难。扶贫企业要做好市场调研,着力于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扶贫产品同质化严重问题,让顾客真正从心底接受扶贫产品,切实保障城乡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有效供给。应迎合市场需求,及时集中收购当季农产品,通过就近存储保鲜以及快速定点配送到医院、学校、机关单位和大型商场等方式,迅速搭建起扶贫产品销售网络骨架。在城区建设扶贫展馆、扶贫超市,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扶贫产品,适时开展促销活动,吸引群众购买扶贫产品。应增加扶贫产品专柜数量,争取让扶贫产品进社区,打通扶贫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搭建“农户—扶贫企业—消费者”的一体化产销平台,缩短产业供应链,降低产品价格,真正做到既能让农村居民增收,又能让城市居民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从而实现多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