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熊琳 梁姊
普通保健品被宣传成“无所不能的人体万能干细胞”,不仅包治百病,还自带“80天细胞再生,80天血液干净”等神奇功能……“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灰广播”带货悄然兴起,原价几块钱的保健药品摇身一变成“神药”,身价暴涨10倍至近百元。 “专家讲座”“热线接听”均为经销商提前录制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在进行公益诉讼监督时发现,在北京市区收听广播时,经常能听到一些“神乎其神”的保健药品推销广告。内容大致相似——包装成健康讲座的药品推销广告,通过普及某种健康疗法兜售药品。
这些广告源自何处?检察官调查了解到,该案中的12个频段所属发射台位置,分别为津冀境内多个地区。为吸引购买力强的听众,这些地区的广播电台将其广播发射塔的天线振子转至北京方向,甚至出现了“北京听众比本地听众听得还清楚”的现象。
经过国家多年严格管理,大量违规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无法在正规广播电台播放。“但个别区县广播电台将广告时段承包给广告公司,给虚假广告可乘之机。”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无线电管理处副处长李涛说。
这种“灰广播”,实际上是通过合法广播频段进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的播放。广告内容以宣传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为主。
北京市检四分院调取多家涉案广播电台相关资料发现,所谓“专家讲座”和“热线接听”,均为经销商提供的录音资料。包括听众拨打的热线电话,也根本接不进“讲座”现场,广播内容均为提前录制。
“灰广播”上销售保健品利益巨大
“将案件事实拆解,单看各个环节都貌似合法,但最终却走向非法。”北京市检四分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龙凌军说,广播电台和广告商之间、广告商和经销商之间都签署了合同,但合同内容在约束性条款等方面却往往含糊其词,没有对广告范围、产品资质、合规性审查以及宣传方式的详细约定,造成监管“黑洞”。
“我们在生产地了解到,一盒药在当地药店仅卖几块钱,但到‘灰广播’上走一遭便身价暴涨,一盒售价88元,而且必须一次性购买一个疗程,最少12盒起卖。”北京市检四分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樊士诚表示,一家在“灰广播”上销售保健品的公司,2至3年内的流水甚至过亿元。
记者发现,“灰广播”通过情感攻势销售话术,围猎目标是中老年人。
在一份涉事保健品公司内部培训资料中,详细注明了“讲座”播放后,销售人员接咨询电话的话术:不能直接推销商品,要借了解顾客病史的机会嘘寒问暖,同时分析顾客的性格、家庭情况和购买力。通过与消费者共情骗取对方信任。在中老年人将销售人员视作心理上的“小棉袄”后,利用顾客对销售人员情感上的依赖进行产品推销。
多省份多部门联动,消费者提高对虚假宣传辨识力
记者从北京市检四分院了解到,截至目前,检察机关已办结这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相关部门已完成对“灰广播”涉事单位、企业的整改和排查。同时,北京市检四分院依法将所排查案件线索移送河北等地检察机关处理,河北检察机关已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并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像这样的全国跨区划案件,需要多省份、多部门联动。”王志国表示,在这起案件中,检察机关发挥跨区优势,联动京津冀共同办案。“但想要根治这类问题,需要多地、多个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联动,通过行政监管、刑事打击、公益诉讼等多种方式合力出击,惩治违法犯罪。”
“消费者自身也要加强警惕,提高对虚假宣传的辨识能力。”樊士诚告诉记者,以本案为例,这种所谓的“人体万能干细胞”保健品,被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哪里坏了补哪里,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骨病等等无所不能,“这怎么可能呢”。
天津世川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晗提示,对于一些新药或新疗法要保持冷静、理智。如果误听、误信购买了此类通过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等方式售卖的保健品,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经营者进行索赔。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