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哑铃、跳绳、鸡毛毽、握力器、健腹轮、瑜伽垫,搬开桌子、移开板凳,家里就是健身中心……”市民高宝泉向记者展示了家庭健身的“十八般武器”。近年来,居家健身悄然成为宝鸡人娱乐健体的一种新趋势,由此也带火了“小而美”健身器材的热销。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目前,在众多消费品类型中,健身器材销售额连续实现正增长,其中有一个月同比上涨294.12%。生活方式的变化带动了消费增长,两者“互哺”,让宝鸡人更健康、更幸福。
市场走访跳绳、哑铃、鸡毛毽销量增长
市区经一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是经营小型健身器材较为集中的地方。“从去年三四月份开始,跳绳、哑铃、鸡毛毽这类小东西就开始卖得不错,几乎隔三五天就要补一次货。”一体育文化用品商户王女士边整理货架边笑着说。记者了解到,不管周内还是周末,体育文化用品商铺的人气明显高于其他用品商铺的人气,小型健身器材成为出货快的一类商品。“我的商铺哑铃卖得好,一天能卖出20多对。”商户李先生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些消费者。今年37岁的何梓萌是一名文员,她正在挑选瑜伽垫,她说:“我和朋友合租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客厅就是‘训练场’,活动空间虽有限,但瑜伽垫能满足我们健身的需求,也方便收纳。”42岁的金东洋非常喜欢打网球,他买了一款拉线式网球拍,解决了没有场地和陪练者的困扰。他告诉记者,一小片楼顶区域、小区空地就是练习场,小器材满足了他随时健身的需求。
网络配图
居家健身器材的线下销售量大,线上销售同样火爆。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看到,不少居家健身器材的月销量都在万件以上。在与某品牌体育健身器材销售客服交谈时,对方说,适合小范围内使用的健身器材销售,从春节以来始终保持旺盛势头,月销量实现了增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长假期间许多人留下来就地过年,不少人的朋友圈都晒出了“运动神器”,其中占地空间小、简单易上手的健身器材居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居家健身着实刺激了“小而美”健身器材热销。
“云健身”兴起网络教学让人们爱上“甩脂”
“小而美”健身器材热销,与居家健身尤其是“云健身”悄然兴起有很大关系。
“请私教费用高,就下个健身App跟着学、反复看,直播平台我也关注了很多健身主播,他们一般会就一些健身动作进行详细讲解。如果试学得好,我准备买一套课程。”正在健身增肌的郑燕女士告诉记者。
网络配图
去年以来,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健身房产生了巨大冲击,但健身市场始终保持向上的走势。记者查询了《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其中明确提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观看运动博主录播直播课程、使用健身App和居家健身设备,成为大家普遍选择的一种健身方式,线上健身正在成为一种娱乐锻炼消费新方式。
杨剑光是我市一名专注健身、减脂塑形的私人教练,他从去年开始就借助抖音平台发布健身短视频,短短一年时间里便吸纳了3000多位“铁粉”。他认为,利用网络传播健康锻炼理念,覆盖面更广。有着同样观点的还有从事健身行业工作长达8年之久的杨玲娟,她告诉记者,借助直播和录播,她发布针对女性身材恢复、力量塑形的健身内容,许多职场女性、全职妈妈由起初的线上“铁粉”,最终上门成为健身工作室的会员。“云健身”不受空间、时间限制,无疑是线下健身的有益补充。
居家运动
适度适量锻炼很关键
在家锻炼简单易行,但专业人士提醒,居家健身要注意适度、适量。
“运动健身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科学的训练方式和器械十分关键,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最好向专业人士咨询后再进行有规划的适度的锻炼。”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冯鹏飞告诉记者。他解释说,居家锻炼有其长处,利用各种场景、各种身边可用的“器材”便可进行轻量化运动,但与在运动场所锻炼相比,缺乏专业的指导。通俗地讲,“胡乱练、瞎练”大有人在,这样非但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而且极易伤害到身体,尤其对于运动初学者来说,盲目跟风学习某种器械,存在很大的风险。譬如,有些腰椎不好的人使用健腹轮,一旦操作不当反倒会加重伤情。此外,居家运动也存在一大弊端,那就是缺乏体育运动氛围,不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
为此,冯鹏飞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居家运动应先掌握基本动作及辅助练习,运动强度要适中,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同时,应注意训练的多样性,简单地重复同样的动作将导致效果递减,要尽可能多地刺激全身肌肉参与,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5-17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有氧运动;对于成年人而言,每天工作忙碌,但每周至少也要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每次运动应该至少持续10分钟。此外,每周还应有2次肌肉力量运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机能在下降,对于他们的健身活动,建议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比如原地踏步,腿尽量提高,每次15分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居家锻炼最好有人陪在身边,监督的同时也能帮助做好防护。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一些患慢性病的人在健身时要格外小心,如果第二天疲劳感比较强烈,就需要降低运动负荷。(宝鸡日报记者 韩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