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段海洲 通讯员 陈娟 崔涛
2020年以来,我市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总体要求,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铜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服务支撑。
聚焦“六稳六保”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出实招
坚持把人才服务作为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按照“突出重点、主动服务、精准施策、示范带动”的思路,创新建立“一企一策一专班”人才工作机制,整合优惠政策,集中优势资源,为企业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紧盯市场主体,增强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在全市筛选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优势的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由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带队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发展难题,征询企业人才需求,采取“一企一策一专班”的形式,抽调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成立专班,开展“店小二式”人才服务。
——聚焦企业所需所盼,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度。人才专班围绕“帮什么”现场分析、综合研判,聚焦“怎么帮”清单推进、高效服务,突出“帮得实”协调推进、精准落实。截至目前,已建立7个市级人才服务示范点、30个区县(园区)级人才服务示范点,帮助企业破解难题、解决实际困难6大类83件,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坚持对标精准施策,确保专班服务的高效能。梳理中省市涉及各企业人才引进、产业发展的文件政策42份,编印了《铜川市人才政策汇编》,并针对每个企业不同需求,摘编《铜川市人才服务“一企一策”索引》及时发放有关企业。近期又争取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保障各人才服务示范点、园区管委会专班工作的巩固提升。
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招才引智,在围绕产业链建好人才链上求实效
围绕铜川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定位,搭建聚才引才高端平台,为做大做强产业链储备智力资源、积累发展后劲。
——抢抓机遇,探索汇智新路径。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高层次专家青年人才助力铜川发展系列活动,邀请全省6大领域101位专家来铜,为相关行业产业献计献策,帮助破解发展难题。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平台,挂牌成立了全省首个“省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签订重大合作协议19项,目前项目已全部落地,正在有序推进。
——聚焦一线,打造招才引智新高地。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深度融合、系统安排,加大国家和省内知名院士专家引进力度,新引进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6个,围绕推动产业链提速扩容,使全市在光电子产业、航汽铝产业、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上,均实现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零的突破。
——主动作为,打造校地合作新平台。组织50余名部门行业负责同志赴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考察学习,围绕人才需求、科技创新、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争取到西安交大10个学部优质教学资源和4个科研创新平台的支持,形成了助推我市产业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
提升产业和科技项目的人才集聚效应,在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上求突破
着眼提升产业和科技项目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人才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吸引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方法途径。
——完善政策配套精准发力。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铜川市弘扬“西迁精神”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二十条措施》,从经费支持、事业支撑、平台搭建、生活保障等方面,着力完善人才服务基层的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服务基层的工作环境。
——创新人才机制激发基层活力。组织全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组团赴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义诊送教、结对帮扶等活动420余次,建立长期服务联系点38个,累计培养各类基层人才5200余名。同时,通过设立“候鸟型”人才驿站、选派“第一村医”“首席顾问”等方式推动优质人才资源下沉村镇。
——用活人才编制“周转池”,补充高质量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围绕支柱产业、关键技术及基层重大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外出招才、公招公选等方式,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01人、专业型紧缺人才111人,并争取专业对口的4名博士来铜挂职,有效缓解了我市急需人才紧缺断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