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在红色氛围中接受思想的洗礼,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6年7月8日至11日,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组织开展了赴延安学习红色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在指导老师刘飞和队长王昭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以及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在历史的洪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红色文化与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追寻先辈足迹,感受红色延安。这便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9日上午,实践队一行人参观了枣园旧址。这里曾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人的旧居。“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毛主席的眼中,“屋檐”便是其他势力的代表,而他是不能向这股势力低头的,因此,他住的窑洞是没有屋檐的。在枣园这里,一代领导人运筹帷幄,才有了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的顺利展开。如今看来,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他们不曾放弃,用自己对革命火一般的热情,照亮了中国革命前方的道路。
下午,实践队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一件件陈列展出的革命文物,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地区革命的斗争史,宣传了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通过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法,以700余幅照片及近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使实践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种种困难与心酸。
次日上午,实践队员参观了最后一个景点——杨家岭。在这里,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参观了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这些窑洞内的摆设极其简单,大部分只是一张床,一套桌椅,还有桌子上摆放的一摞书籍。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坚持着革命工作,用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书写着中国革命的希望与未来。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什么是延安精神,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本次实践活动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旨在通过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红色教育,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个人和国家今后的发展做贡献。
(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在枣园学习红色革命精神)
(机械学院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