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我院赴青海“丝路寻梦”暑期社会实践队继续进行着调研工作。在郑文捷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兵分三路,分别来到青海省藏医院、西宁市区以及各旅社对藏族医学以及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了解,收获颇多。
青海省藏医院以藏医为主,中、西医为辅,在治疗风湿、痛风方面卓有成效,在藏族群众中广受好评,许多藏民从青海各地前来看病。从藏民口中,队员们了解到,藏药虽治疗慢,但副作用少,藏医多治疗慢性病,且治疗效果好。藏药的原材料非常丰富,金、银等金属皆可入药。在藏民眼中,藏医更优于中西医,是他们看病就医的首选。
郑老师询问藏民就医情况
通过与藏民的交流,队员们也深入了解了藏族文化。在与一位来自湟南的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的67岁老人的交谈中,队员们得知,在端午节,藏民并不食用粽子,取而代之的是八宝粥、粑烙、酸奶等,并且背金卷祈福平安。随着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藏民们也期待着藏族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交流与发展。
一位来自海西藏族自治州的上初二的15岁男孩告诉队员,藏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他们的父母大多也支持孩子在内陆地区就读大学,提高各方面素质。然而,在藏族学生群体中,一部分学生在高三毕业后放弃学业,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想要更早地赚钱维持家用,选择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藏族民众的经济来源多为通过贩卖牛羊维持生活,保留着最淳朴的民风与气息。
郑老师与藏族学生交流
在西宁市区大十字街调查中,队员们了解到,西宁市汉族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汉族虽然不庆祝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但对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表示尊重。西宁市区少数民族汉化情况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生活习俗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汉族并无两样。
队员与藏族居民交流
旅馆是全国各地旅客所聚集之处,他们对民族文化关系的观点非常具有代表性。在调研中,队员们发现,大多数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藏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表示支持,各民族间的和谐发展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队员在旅馆进行问卷调查
经历了一天辛苦但充实的调研工作,队员们对藏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尊重,后期的调研工作也将陆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