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家园 > 院系动态 >

“蜀地传秀色,丝线织韶华”

2019-07-27 21:44  先锋家园

“织成蜀锦千般巧,不出当时一只梭。”

千年光阴,点点织入寸寸缎锦之中,成就了这一蜀地别具一格的艺术——蜀锦。

一寸蜀锦,是点意匠别具匠心的绘制,是挽花提牵与投梭打纬的耐心与默契。

经纬线9600根,983040米,飞梭在一起一落间,千万个日夜游走而过。

3年,是一位挽花匠学习技艺的时间;

6年,是一位投梭匠熟练织造的时间;

11年,是一位蜀锦织造艺人需要的时间。

而蜀锦的传承,需要手艺人一辈子的时间。

蜀锦发祥于古蜀地。它不仅具有“凡锦样必有寓意”的艺术特点,也象征着对生活的愿景和祝福。蜀锦常以多重彩经或彩纬起花,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于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经过走访,实践队有幸采访到了蜀锦织绣博物馆的师傅。

实践队员正在采访蜀锦手艺人

3个月——师傅说,这不过是她学习为织丝打结的时间。蜀绣技艺已臻至化境,但是其超长的学习周期和超高的操作要求,使得这门艺术的传承依旧面领瓶颈。9600根经纬线通过三个月的牵引才能在织机中跳动,而仅一厘米的锦缎就需要来回穿梭达160次,即使两个人默契配合,一天也只能织造八到十厘米。

蜀锦手艺人正在织造

在采访中,一位投梭师傅谈到,尽管国家近年来对非遗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现在传承的现状仍然不乐观。就蜀锦织造而言,其精细而严苛的流程常常使慕名而来的学徒望而却步。这也意味着,即便是如蜀锦这样知名的工艺亦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损失,亦是人类文明的殇痛。现在蜀锦织造的大师们也开始着手准备文字资料,以避免蜀锦织造完全没落,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织机

古老的手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必然离不开创新。纵然传承十分困难,蜀锦的发展却也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与工业制造相结合。从采访和调研中队员们了解到,尽管机器对经纬线编织力道与层次感的调控仍然无法与手工织造相较,但现代工业制造技术的引入使蜀锦工艺产品不再只是奢侈品、收藏品的代名词,而更能依托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高生产力而成为平民百姓家的日用饰品能够在满足高端市场的同时,也能满足不同消费水平顾客的需求。这无疑为蜀锦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贺斌师傅说过: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手艺。

守得住技艺,才谈得上创新。

不忘根,亦不守旧,

蜀锦便织得出一派朗朗乾坤。”

蜀锦作品

上一篇:理学院赴四川“蜀地拾贝·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下一篇:长安大学理学院赴四川“蜀地拾贝·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