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伴随着纳西族人民欢快的舞蹈,我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传承汝长东巴文化”暑期实践活动落下帷幕。在为期8天的实践中,小组围绕少数民族劳动力输出状况走访调查了白地行政村自然村中的吾树湾村、古都村和波湾村共计84户村民,深入了解白地村劳动力输出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在钟耀萍老师和黄珞老师的指导下,此次调研圆满完成。
实践小组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三个村子进行调查。吾树湾村是整个白地行政村东巴文化的发源地,7月11号——7月15日,针对宗教文化对劳动力的影响,对村子里67户村民进行采访。7月16号——18号,小组以东巴教圣地白水台旅游化影响为出发点,对临近的古都村与波湾村共计17户村民进行抽查。
近几年,随着迪庆洲集中教学的推行,白地行政村撤销村办初中,大多数青壮年跟随小孩到香格里拉县城打工,获得更多经济收入的同时照看小孩。2008年推行集中教学以来,随子女进城打工成为劳动力输出的新的动机。
作为西南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给自足的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和封闭的环境,“每个村子都会有一个小组,根据困难程度将低保等扶贫资金平均分配,最为困难的家庭享受国家5万元的精准扶贫。”目前为止已形成的哈巴花椒产业,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白水台旅游化和独有的东巴文化构成的旅游链,将会是三坝乡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在过去8天的走访调查中,小组成员在二位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记录、总结,深入了解了纳西族劳动力输出状况,圆满完成暑期实践任务。
(实践小组走访)
(了解东巴文)
(合影)
(实践队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