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了全面贯彻团中央和团省委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部署,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国风秦韵,走进阿宫腔”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16年7月8日在指导老师丁静的带领下赴陕西省富平县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地调研活动。
社会实践调研的7天时间里,实践队依次前往阿宫腔剧团、秦风戏剧社、富平县文化局、习仲勋纪念馆等地开展本次“国风秦韵,走进阿宫腔”的实地调研活动。
7月8日,实践队一行10人安全抵达了本次调研的实践地富平县。队员们稍事休息便投身到了实地调查问卷中,经过两天对富平县当地各阶层居民的走访,队员们完成了500份有效调查问卷,了解阿宫腔的发展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实践调研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月11日至8月13日,队员们联系到了”阿宫腔皇后”冯碧茹老艺术家和阿宫大师惠存孝老艺术家曾经的爱徒,78级阿宫腔规格旦学员张惠萍老师并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有很多专业的阿宫腔演员最终都因生计问题不得不放弃了阿宫腔的演唱。这次采访让队员们真正地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对文化,对艺术最诚冽的热爱。没有表演舞台,没有经济收入来维持生计,没有了继承人,这也许就是阿宫腔逐渐消亡的原因吧。次日,队员们来到了富平县阿宫腔剧团,在剧团工作人员的带领和介绍下,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了剧团的团长,详细了解了剧团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种种困难。并与当晚在富平县大剧院观看了现代阿宫腔剧《天女》。曲折感人的故事、精彩绝伦的表演再加上娴雅婉转的阿宫腔唱段,这部阿宫腔现代戏《天女》不仅在北京赢得了赞誉,更在家乡富平俘获了观众的心。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演出中,座无虚席的剧场里掌声阵阵。
8月14日至15日,为更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和政府等有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队员们对富平县文化局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详细询问了他们关于调研主题的相关问题,如在国家文化建设倡导的新时期下,文化局对自己的定位和该如何在阿宫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及政府是否出台了相应的方针政策等。队员们还在社区、街道分发调查问卷,采访当地居民,对当地政府文化保护方针的看法以及对于当地文化业建设的意见等。居民普遍表示好的文化保护措施和政策有利于当地文化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为期7天的实地调研中,队员们分工明确,互帮互助,认真记录并总结了阿宫腔的发展现状和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扬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圆满地结束了本次调研活动。
冯碧茹老师与爱徒
断桥演出现场
供稿供图 “国风秦韵,走进阿宫腔”暑期社会实践队
审核 信息学院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