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拥有着众多闻名的古桥,这些古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中国文化的瑰宝。2018年7月16日至7月25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赴陕西省古桥调研实践队对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进行了调研,走过了延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和西安市。
实践队首先到达延安市,对延河大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曾经的延河大桥由于桥面太窄,影响交通,再一次面临考验。在扩建时人们想了很多种方案,但是考虑到老的延河大桥是延安精神的真实写照,最终采用了在老桥的旁边新建一座一模一样的桥梁来扩建的方式使得延河大桥得以延续,那坚韧不拔的形象将永久保存在延河两岸,是延安灵魂所在。延河大桥饱经风霜,在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一些病害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病害,我们将会结合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向相关负责的部门提出养护建议。
通过对咸阳市“三原县古龙桥——古代建造的三跨石拱桥”的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不禁被古代人的聪明智慧所折服。三跨石拱桥中间孔大两边孔小。大孔采用尖形拱顶,建筑全部用石钩铁钳,青石砌筑,石缝用糯米和石灰汁粘合,桥两侧竖有四梭尖圆顶状石柱栏杆,左右两边各三十二根。栏杆之间,各嵌青石板三十块,板上雕刻有二十四孝图等。古龙桥宏伟壮观,坚固异常,虽曾久经劫难,现在仍然巍然屹立。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龙桥在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完美谢幕,“新龙桥——三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登上舞台,它联通南北两岸,极大地方便了南北二城居民生活。新龙桥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每塔六对,每塔除一号拉索为单索外,其余5对均为双索,全桥原有拉索88根。2006年10月3日晚上两根斜拉索突然断裂,设计换索将其中双索换为单索,更换后全桥新拉索为48根。
渭南市“赤水河桥上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上桥从桥头到桥尾都充满了被岁月打磨的痕迹,一道道划痕与破碎的裂纹体现出了成熟不凡的气质。通过与当地居民的谈论,得知了古桥的沧桑巨变,了解了桥上桥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听到了九头九尾十八衩的故事,感受到了赤水人民对于桥上桥的深厚感情。
实践队走进了赤水中心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大门,拜访了村主任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在交谈中,实践队了解到赤水河桥上桥的窘境,因桥上桥是渭南市和华县的分界桥,故桥分两半归两县(区)管理,也因此使得桥上桥管理得不到落实,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即使桥上桥于1992年4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现状依旧不容乐观,至今为止,桥上桥虽有历史文物古桥之名,但对其的保护依旧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除以上大桥,实践队的脚步还踏上过石佛沟大桥、王家坪大桥、宝塔山大桥和灞桥,对其先后进行了观察和调研,从大桥的水文监测人员和当地的居民了解到了这些桥梁近年来的现状以及桥梁的存在对当地居民生活所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从侧面肯定了对桥梁保护的必要性。
本次为期10天对历史文化古桥的调查与保护研究的调研,通过对陕西省古桥文化、古桥的现状和保护工作,社会对古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古桥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调研与探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倡导人们关注并保护古桥文化乃至古建筑文化,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此次调研,实践队全方位、多角度的发现与展示古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探索古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充分发掘古桥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践队员们意识到了古桥的存在对现如今人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要担负起保护古桥的责任,尽力为古桥保护作出贡献,以期望能够弘扬桥文化,推动古桥作为旅游景点的发展,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通过调查,了解现阶段古桥的保护措施,研究并分析了现阶段古桥保护的优点与不足,由此实践队能够提出更加有效,更加专业,更加科学的古桥保护方案与规划,用以指导现阶段古桥保护的方案和规划。呼吁人们注意保护古桥文化遗产,提高人们保护古桥的意识。
赤水社区前合照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合照
公路学院 供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