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以“六新”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 推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大学

2023-12-05 12: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以“六新”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 推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大学

——记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校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

■记者 王曦

488项源数据标准,88个业务系统、55499张数据表的数据中台,日均数据交换量20亿条,年均增长24.3亿条,逐步实现全校数据互联互通,建成“智能教育大脑”,形成了以数字化转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西电模式”。

32个智能化模块,支持超30000人次的课程考试,服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的10余万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构建一个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智能教学大平台”,形成“双空间、双师、双院、双证、双创”的育人“新范式”。

AI驱动的数字教师、MOOC出海、多语言翻译……同时,在eMOOC等平台建有课程资源639门,自建思政资源库、“校史校友校庆”育人课程思政资源1753项,平台积累资源802万,形成人技协同的资源供给与共建共享体系。

教育数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促进教育结构重组、流程再造、程序重构,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期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始终坚持“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人技协同”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构建了以用促建、以建促新、以新促优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循环体,重塑了数字经济时代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大学,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整体方案。

搭平台:从时时可学的环境到面面俱到的“画像”

从学在西电、智课平台到智能教学大平台,平台升级的同时,西电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这个大平台上,西电建设了30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20个远程在线智能实验,实现了远程实验操作、实验信息化全过程管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实验,有效推动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2020年,为减小疫情对实验教学进度的影响,电子工程学院联合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借助已有“AI实验平台+互联网智能教育”资源,通过云服务远程访问实验室真实硬件设备进行实验。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周佳社、副主任王新怀及徐茵、刘洁怡等老师夜以继日不断探索,经过30余天设计与调试完成了支持中英双语操作的“远程在线实验系统”,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线上实验教学资源,搭建完善了实验教学环境,不仅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做实验的难题,也为远程在线实验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00名学生使用该平台进行模电实验。

“‘人工智能+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学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苗启广说。

个性化的不止有学生的学习,更有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专属个人证书。

“真没想到能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证书,这本证书沉淀着我在西电求学数年的经历与积累,不仅记录了美好而又充实的研究生时光,还刻画了自己的能力分布……看到翔实的证书内容,惊喜之余,满是感动”,2022年6月,872名研究生毕业生在收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还收到了学校准备的特别“礼物”。

这份“礼物”正是西电为研究生颁发的基于“西电教链”不可篡改的能力证书。

2022年起,学校从理想信念与道德伦理、学术-专业能力和可迁移能力3个层面、10+1项核心能力构建起基于客观数据的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模型,涵盖619项考察点,涉及超过1475个具体评价点,构建了多元化的研究生综合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并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存证、可追溯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具有西电特色、官方认证、包含毕业祝愿以及能力评价的能力证书。

强保障:从AI赋能的“双师”到机制护航的改革

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谢琨协同团队以离散数学课程参赛,以优异的表现一举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谢老师上课很认真,讲解清晰明了,对课程的要点把握十分精准,令人印象深刻”、“谢老师是我在大学生涯至今遇到最好的老师。大部分课程学习结束后,知识忘记得很快,离散的大部分知识我现在还记得,是谢老师的教学帮我度过了大学的迷茫期”……这一倍受学生欢迎的先进教学模式便是“双师双侧”。

为提高线上课程教学效率,谢琨打破“课堂只有一位老师”的传统方式,设计了“双师双侧”的授课模式,即对相同时段的授课班级进行合并,每节课两位教师同时进入网课直播,由一位教师主讲,一位教师主教,强强联手。两位老师的工作量1+1小于2,课堂效率却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在课后问卷中,80%以上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非常满意。同学们纷纷表示新颖的授课模式让人“不得不爱”,这种模式也因此被评为陕西省线上教学典型案例。“有了‘智课平台’,教师的课程建设更加优质高效,大量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智能化精准分析、实时反馈,还能帮助教师及时对教学进行动态调整,教学效果螺旋上升”,谢琨表示。

谢琨的新颖课堂设计正是受启发于学校构建的“双师双空间”教学模式。

2018年,西电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培养方案,缩减线下课程学时,增加线上课程学时,构建了“教师+AI助教”人技协同的“双师双空间”教学模式,对全校课程实现了全覆盖,打造了教育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和智能化的教育新模式。

在2021年召开的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上,西电副校长王泉指出:“教师是学习的咨询师,是教育的设计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学习数据的分析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终身学习者,是教育的研究者。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的设计、资源的开发、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能力要求。”为向教师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服务,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西电以数字化为抓手,大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将资源下放,“后资助”激励、全成本核算、绩效审计、责任追究,将激励与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责任制通过实时数据对目标、责任、权益和资源统筹实施,管办评分离;科教一体化改革围绕“五大”调整建设支撑体系,汇聚科研资源,激发科研能力提升,引导科研成果向教学优势转化,助力建设支撑“能力为重”教育的“智能教学大平台”;人事制度四定改革建立教师画像,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手段,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多元薪酬分配体系,引导教师潜心育人。

优服务:从化繁为简的表单到全年无休的安保

2019年,西电启动建设一网通办服务门户,从用户出发进行服务优化,按照“数据一个库、管理一张表、服务一个站、决策一个键”的思路,“大平台、小前端、移动化、富生态”的模式,在顶层规划上做好系统支撑、融合、创新,在落地实施上明确管理权责,统一服务入口,实现“减材料、减表单、减环节、减流程、减次数”,在校园移动门户上线336个服务应用,面向学生、教职工、校友、访客等17类群体提供606个服务事项,争取能线上办就线上办、能一次办就一次办,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体验和管理效能。

“数智服务”不仅仅停留在平台的搭建上,还体现在真正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细节上。

依托“一网通办”,2020年,西电启动了“一张表”工程,用以解决数据和“人”见面的问题,让所有师生都可以一站式地管理和查看个人数据,做到个人数据统一管理、一数一源统一管理,以及业务需求精准匹配,在解决师生个人数据与业务耦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好“数智服务”的同时,西电也在持续提升“数智治理”能力。

在西电南校区的AI+教育中心,多块数据大屏可实时显示消防安防、实验室安全、网络服务、后勤管理等相关数据,实时监测、统一调度、提前预警,为校园治理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确保校园安全平稳。

2023年4月,西电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数字西电”的建设目标,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并专门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系统设计战略目标、机制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实施举措,着力以“高位推进、务实推进、创新推进”的理念,推动“数智教育、数智治理、数智服务”共同发展。

“十四五”期间,学校从流程优化、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安全等方面规划了九大行动,加速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学校预计将建成以师生为中心的开放、敏捷、智能的数字化发展体系,全面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工作,打造“AI+教育”的标杆大学。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西电将继续依托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AI+教育”标杆大学建设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以“新环境”“新资源”“新教学”“新评价”“新培训”“新治理”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新生态,继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并完善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西电模式”,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探索数字化教育教学新路径。

上一篇:外国语学院与人文学院联合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