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华中科技大学余翔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刘孔中教授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分别为师生作了题为《从国际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需求谈人才培养》和《一带一路与亚洲知识产权制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法学院王思锋教授主持。
余翔通过分享自己亲自参与的两个国际创新合作知识产权管理案例,分析归纳了在国际创新合作中知识产权的专业人才的10项需求,清晰明了地为师生指明了未来教学和学习应该规划的方向。他介绍了欧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了这些项目的整体情况及其培养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对学生的训练方式等,并对欧洲优秀知识产权人才项目进行对比,总结了大家可吸取借鉴的经验及理念。最后,余翔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交叉学科培养,师资构成和招生来源都要交叉。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优化教学方式,联系实务培养实践能力。三是国际合作培养,让学生尽可能有多的机会参加国际交流。四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培养,邀请国内外的师资。他强调,培养中国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广阔的国际视野、不变的本土情怀、精深的专业技能以及熟练的外语运用。
刘孔中在讲座中指出,亚洲经济体经历了知识产权法律移植、本土化(或国际化)和对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采取立场三个阶段,它们的知识产权法律和制度已经独特地融入了发展结构中,但没有一本书能够涵盖亚洲知识产权法。他从“一带一路”背景下出发,以国际视角分析了亚洲的优势情形以及弊端,并结合日本、韩国、泰国等国,从比较法角度阐述了我国知识产权的制度经验以及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刘孔中强调,公平、合理和非歧视性的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问题对亚洲经济体尤其重要,迄今为止,在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等亚洲主要司法管辖区,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标准已经趋于一致。最后,刘孔中鼓励同学们加强外语的学习与训练,增强国际视野,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余翔教授
刘孔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