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宝藏馆藏《李明仲营造法式》的价值

2023-04-22 09:06  西安交通大学

4月7日上午开幕的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展,展品中包含一件重要的古籍善本——《李明仲营造法式》。参观展览的很多读者可能都会疑惑,这套民国时期刊印的古籍,为何会高居本次展览古籍部分第二的位置?这是由其独特的价值决定的。

编写经过《营造法式》是一部侧重于估工算料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它的编写始于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的熙宁五年(1072)。在此之前,指导北宋工程建造实践的是预浩(一作喻皓)的《木经》,但《木经》的内容都是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比如房屋的整体划分,以及各部分构件的比例关系等。面对北宋中后期日益增长的工程建造数量与规模和相应的工程预算问题,以及工程建造中的虚报和贪污问题,北宋官方着手编写《营造法式》,目的是制定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以及材料、施工的定额标准,以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杜绝官员贪污,减少国家财政的损失。

历时约20年,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首次编写完成的《营造法式》(又称《元祐法式》),在经过为期四年的覆验后,被批评为“只是料状,别无变造用才制度,其间工料太宽,关防无术。”于是,哲宗绍圣四年(1097),北宋官方再次编修《营造法式》,时任中央工程建造机构匠作监主要领导职务的李诫(字明仲)在此次编修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这也是本次展出的《营造法式》题名为《李明仲营造法式》的根本原因。历时三年至元符三年(1100),李诫版《营造法式》编修完成,随后在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正式镂版刊行全国。

作者经历主持新版《营造法式》编修的李诫是郑州管州(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入仕,历任县尉、将作监主簿、将作监承、将作监、虢州知州等职,为官有“干局明锐”之评价,曾主持完成五王邸、辟雍宫、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明堂等重要工程。李诫兴趣广泛,长于书法、绘画,书画深受宋徽宗的好评,并且博览群书、博学多闻,另撰有《续山海经》《琵琶录》《续同姓名录》《马经》《六博》《古篆说文》等多部著作。

专业价值《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土木建筑工程著作之一,全书共三十四卷,分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等五部分,其中第一、二两卷是对土木建筑名词术语的考证及定额的计算方法;第三至第十五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十三个工种的制度,说明每一工种的选材、加工方法及各构件的相互关系和位置;第十六至第二十五卷规定了各工种的劳动定额;第二十六至第二十八卷规定了各工种的用料定额;第二十九至第三十四卷是图样。全书纲目清晰,条理井然,是当时官方建筑的规范,反映了当时中国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它的编修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对研究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参考祁建.李诫编修巨著《营造法式》.联合日报, 2021-06-07.)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营造法式》提出了一整套木构架建筑的模数制设计方法。该书规定,凡设计和建造房屋,都要以“材”作为依据,“材”有八个等级,可以按房屋的种类和规模来选用。该书还附有非常珍贵的建筑图样,内容涉及各种木制构件、屋架、雕刻、彩画、装修等,形式既有工程图,也有彩画画稿,既有分件图,也有总体图。这些图样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楚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内涵,而且可以使人们从中看出当时的建筑艺术风格,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程制图学和美术工艺的高水平。

版本流传当代学者研究了李诫《营造法式》的版本流传情况,图示如下:

(详情请参考黄东平.李诫《营造法式》版本源流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No.238(06):93-97.)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营造法式》主要是以少数钞本的形式流传于世。由于钞本的传播范围极为有限,甚至往往秘不示人,这就意味着在长达五六百年的时间里,《营造法式》一直是一脉孤悬,介于若存若亡、若隐若现之间。

重见天日,重焕光彩1919年,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清代丁氏八千卷楼旧藏《营造法式》钞本(又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随即通过江苏省省长齐耀琳将该书借出,并交付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世称“丁本”。1920年商务印书馆又将丁氏藏本原尺寸影印出版,是为“丁本”石印大本,《营造法式》终于得以重见天日。但是该本因曾经辗转传抄,导致文字错漏、图样粗陋,且影印时未施校雠,难称善本。

鉴于上述原因,著名藏书家、学者陶湘汇集《营造法式》的多个版本,包括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四库全书》本,“密韵楼蒋氏抄本”,以及晁载之、庄绰、唐顺之、陶宗仪等宋、元学者的著述摘抄《营造法式》的文字与“丁本”互校,并查阅了明清会典和大量工部档案,请匠师绘制图样,按注填色,参照宋“绍定本”版式刊刻,前后历时6年,于1925年完成印行,世称“陶本”“陶氏仿宋刊本”或“仿宋本”。“陶本”一函8册,开本330×225mm,卷首有朱启钤《重刊营造法式后序》,卷末有陶湘《识语》,大字清朗,图样细致,成为其后学术界使用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版本,《营造法式》终于重新焕发出光彩和活力。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士桥教授民国时期《营造法式》的编辑、出版以及研究热潮,视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建筑学者和建筑师重塑中国建筑传统的重要实践。

交大图书馆珍藏的《李明仲营造法式》,即为陶氏仿宋刊本。在该书封面,有捐赠者、交通大学前校长、著名书画家叶恭绰先生的一段题字,兹迻录如下:

吾国言建筑学之专书,推此为最精善,其内容详见诸叙跋。独此书之模写、校雠、刊印,至费数年之力,仅乃观成,令原书之价值因之增重。当此一切苟且之世,诸君之忠于所事,诚有不可及者。预约时,各国人士订购早已一空,故吾国人或有不克先睹者。兹检赠一部于南洋大学图书馆,藉供众览。亦以见吾国当艺术消沉之际,虽一书之保存,犹有若是之难焉。共和丙寅夏日,叶恭绰

在这段文字中,叶恭绰先生表彰了陶氏刊本的版本价值和被抢购一空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其捐赠该书给南洋大学图书馆“藉供众览”的初心。并且,叶恭绰先生为中国近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亲笔跋语也成为附载于《营造法式》这部经典巨著精刊精校本之上的书法精品,成为图书馆馆藏的唯一一件叶恭绰书法真迹。

营造学社的成立和成就在民国时期两次刊印《营造法式》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同一个身影,即朱启钤。朱启钤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任内曾经拆除北京城墙左安、右安、东便、西便四门瓮城和主持正阳门改造工程,掀开了对北京旧城墙和城楼改造和拆除的序幕。正是在这些工程施工中,朱启钤认识到了研究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遗迹的重要性。为了指导研究和保护工作,他留心相关典籍,于是便有了他发现并付印《营造法式》丁本和支持陶本校勘刻印的功绩。

1925年,在陶本《营造法式》印行之后,朱启钤与陶湘、孟锡钰倡议成立“营造学会”, 由朱启钤私人出资,旨在研究建筑文献和中国传统建筑式样。1930年2月,“营造学会”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发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朱启钤亲自担任社长。同样曾为北洋政府交通系大员的叶恭绰先生,也是营造学社的成员。

后来成为营造学社主要成员、当时正在美国求学的梁思成,于1926年初收到其父梁启超先生寄送的陶本《营造法式》一部,扉页有一段题字:“……其书义例至精,图样之完美在古籍中更□□□,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朱桂莘(即朱启钤)校印甫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音,俾永宝之。”这部《营造法式》启发和激励了梁思成、林徽因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决心,梁思成还以此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新领域。

青年梁思成

1930年和193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先后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此外,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时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的刘敦桢院士也于1931年加入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学社法式组、文献组的主任,成为学社的骨干。并从此开启了直至1945年的15年大规模的中国古建筑野外调查及文献典籍整理,成为我国建筑史学界的一大幸事,许多我们现已经见不到的古建筑实物,在当时被抢救性地记录了下来,并汇集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成为永久的财富,也使学社及其后的学界实践“研究中国固有之建筑术,协助创造将来之新建筑”的宗旨有了重要的基础。(详情请参考《图集丨中国营造学社考察足迹》)在此期间,梁思成、刘敦桢及其助手们继续对《营造法式》《园冶》《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文献进行研究,梁思成还编著了《营造算例》《清式营造则例》,并启动了对《营造法式》的注释工作。

林徽因在陕西耀县药王庙调查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应县木塔图(图片来自: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其 他叶恭绰先生在题字中说陶本《营造法式》“预约时,各国人士订购早已一空”绝非夸张和虚语。实际上,自1919年、1920年丁本《营造法式》两度印行以来,就获得了海外学者的关注。法国学者戴密微(Paul Demieville)、英国汉学家叶慈(Perceval Yetts)、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伊藤清造、竹岛卓一、著名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丹麦学者顾尔素(Else Glahn)、西方中国建筑史学大家夏南希都曾对《营造法式》展开过研究并发表相关论著。

西安交大所在的陕西省和邻近的山西省,都分布着众多唐、宋以来的中国古代建筑遗迹,实地调研为我们学习和更好地理解《营造法式》这部巨著提供了实例,而《营造法式》也为我们观察和研究这些建筑遗迹提供了指导。颇为有趣的是,在离我们很近的西安市鄠邑区,保存着一座《营造法式》小木作天宫楼阁的孤品实物——公输堂。

公输堂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是一座集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的明代建筑瑰宝。公输堂天宫楼阁极为精巧,有各式繁复精巧的重楼、三重楼、角楼等,堂阁多达213栋。阁与阁之间以飞廊连接。天宫结构自下而上共六个层次,最下为隔架,向上依次为垂挂平台、斗拱平座、楼阁底层、楼阁二层、楼阁三层,最上为藻井。公输堂最可贵的是内部雕刻和彩绘,所雕花卉不但刀笔洗练,美轮美奂,而且形态丰润饱满,生气盎然。油漆采用“紫龙罩”工艺,彩绘则用“卧金点翠”法,以旋子彩绘为主,熔旋子、苏式和彩玺绘于一炉,交相辉映、慰为奇观。彩绘用沥粉贴金,故立体感强,变化多端,五彩辉煌,经久不退。

交大图书馆除叶恭绰先生亲笔题字的《营造法式》古籍珍藏外,还收藏有多个现代注译版本的《营造法式》,欢迎广大读者借阅。叶恭绰、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中国建筑史等相关著述,读者可通过题名、作者或关键词检索馆藏图书借阅。

上一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2022颁奖仪式暨2023动员大会举行——西安交大获一等奖5项,全国并列第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