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西电4名教授获评陕西省第十三届教学名师

2023-01-20 18: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表彰第十三届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的通知》(陕教函〔2023〕45号),邓成、顾华玺、于少勇、苗启广四位教授获评“第十三届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人数位于陕西高校前列,也是学校获评人数最多的一年。至此,西电省级教学名师增至31人。

名师简介:

邓成,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2018-2022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级人才。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参与教改项目10余项;主持的“数字逻辑与微处理器课程群”入选首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作为主要完成人,“电子信息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信号与系统”和“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指导学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教学成果获得201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

个人心得:

“潜心育人、勇于创新、勤于实践、追求卓越”是我一直恪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准则。用“爱”育人,用“心”教学,把关心爱护学生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用真理、真情、真爱感召学生、赢得学生。坚持立德树人,恪守职业操守,追求高尚情操,为人师表,躬身做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时代育人的新要求,必须准确识变、主动求变,利用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手段,重构教学内容,建更高水平的“金专”,上更高质量的“金课”,出更高档次的“金教材”。

践行“五个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厚实基础、夯实能力、提升素质为根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求索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打造核心竞争力。

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用优秀的科研成果扩展学生素质结构,用深厚的教学体验提升科研视角,强化科教协同、产教协同的育人效能,激发学生潜心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和意志,努力长成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顾华玺,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专家。荣获校级“教学名师”“本科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教材一部。多次指导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及数模大赛,指导学生获得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个人心得: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作为一名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己任,严格要求自己。

立足课堂教学,践行立德树人。在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传承学校红色基因,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结合每章授课知识点融入技术创新元素与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与创新突破元素,将理想信念融于教书育人过程,激发学生深入钻研与技术创新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通过培育科技创新精神、树立科技报国之志,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同频共振。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多元运用,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协同的理论知识教学模式。设计了基于“学业表现提升”的教学资源拓展、基于“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优化以及基于“学习成效量化”的评价体系创新的教学方案,协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案例教学、移动课堂、探究式研讨和企业专家经验分享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积极探索和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科教融合做到教研相长,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驱动”的项目实践教学法,实现了沉浸式项目设计研讨、成果式团队作品呈现,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求发展、讨论思辨中求创新以及凝心聚力中共成长。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方联动,多维度拓展教学资源,打通实践培养与产业需求、技术发展融合通道,为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保驾护航。与行业头部企业专家合作重塑课堂,创办校企菁英班,帮助学生接触前沿技术,提升专业综合技能、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于少勇,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建设专家评估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负责人,运动训练本科专业负责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校第三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编教材《大学体育》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主持课程《大学体育》获批陕西省精品课程。主持和承担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等省级教改研究项目5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CSSCI收录的体育教学训练学术论文28篇。

个人心得:

爱岗敬业,让“健康第一”思想在学生头脑深处牢固树立。“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极端重要性。体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体育教育岗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要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认可和重视体育锻炼,进而变为行动自觉,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爱学生,多措并举促使学生走向操场,强健体魄。牢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充分发挥体育课堂和体育竞赛的作用,既育体又育人。要以生为本,通过基于运动兴趣的选课、分运动能力编班、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教师等手段,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应注重发挥大学体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严而有度、严而有方,用教师的仁爱之心和温暖的语言关爱所有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努力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勤于学习,让研究成果反哺教学与训练,提升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各类知识体量爆炸式增长,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必须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用自己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反哺教学与训练,提升质量。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自己要坚持常年锻炼,始终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精湛的运动技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苗启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西安市大数据与视觉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一流专业负责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曾任CCFYOCSEF主席(2017-2018)、CCF西安分部主席、CCFNOI竞赛陕西特派员。主持和参与教育部新工科项目、陕西省新工科项目、陕西省高教学会疫情防控专项研究重点课题等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6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奖”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

个人心得:

“育人先育己”。以“醒着,就抓紧时间工作”作为工作信条,怀着对高等教育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专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兢兢业业、责任担当,全身心投入。通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学术作风、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塑造、行为引导和价值引领。

“树人先树德”。担任信息学奥赛(NOI)陕西省负责人、陕西省高中生“春笋计划”高校指导教师,潜心10年超前实践育人,多次被评为“优秀高校指导教师”。从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开始,到引导和带领具有创新潜能的高中生走进高校实验室,帮助高中学生依托NOI竞赛获得保送、强基计划等机会进入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再到专注本科教学,潜心培养硕士、博士生。通过全系列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与时俱进,不忘初心”。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再教育,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响应国家、教育部的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牵头建设了“西电智课平台”和“eMOOC联盟平台”,被教育部列为典型案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至今, 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提出了“双师双侧”“多师多侧”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和协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的职责和担当。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诠释职责与担当。

上一篇:学校举办“异域同天春共暖,虎啸兔跃万木新” 2023外籍师生喜迎兔年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