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结题项目进行评审,由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王小力教授主持的《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结题验收(2020-2022)并被评为优秀项目(高物课教指字[2023]01号)。
该项目为2020年教育部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设立的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钱学森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相关单位。项目成员包括清华大学王青,西安交通大学徐忠锋、刘萍、方爱平、喻有理、刘丹东、张二虎、张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田博(钱学森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朱敏、刘世勇,高等教育出版社程福平等。
两年多来,项目组在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全面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年3号]为依据,坚持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聚焦突出问题,构建课程思政扎根课堂的有效途径,充实物理课程对学生价值引领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大学物理课程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达成课程立德树人新局面;丰富新时代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结合新工科等建设,满足知识创新和理工交融需求,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夯实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构建知识创新、激发学习活力的新机制;创新学生能力培养有效模式与途径,改革学生思维养成和能力培养方法,落地因材施教,丰富学科竞赛,打造学生学用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模式和能力培养的新格局;全面落实“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求,不断提升物理课程教学质量。在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发展、学生思政教育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效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项目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创新。结合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提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基于物理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和作用,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将知识传授与适应时代需求,筑牢未来科技人才的自然科学基础要求相结合,落实因材施教,全面激发学生发展潜质和能力;引导学生坚守科学精神,肩负时代责任,形成了物理教学“资源优、模式好、体系新、效果佳”的局面,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二是模式方法创新。面对大面积教改挑战,融通“课程思政+课堂革命+实践锻炼+全过程评价”等全要素,破解物理教学改革难题,构建课堂内外融合、教学科研、线上线下教学协同的新平台;以学术竞赛、实验训练、科研训练等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创新多元过程化学业评价改革,实现传统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培养转化,挖掘凝练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计划、大纲、课件等,创新价值引领途径,强化课程育人功能。三是运行机制创新。弘扬西迁精神,健全国家名师领衔,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有效开展教学法活动,打造“教科并重、传帮带”鲜明特色的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协同发展。
开展项目以来,组建了教育部大学物理教指委课程思政工作委员会,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编制完成教指委《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基本内容纳入教指委《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优秀项目);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4项、校级“名师、名课程、名教材”项目3项;面向全国征集物理课程思政案例249个,2022年征集案例188个,建成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案例库;获批教育部物理课程虚拟教研室,组建“王小力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3次全国性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交流会;分别在陕西、江苏、上海、湖北、湖南、甘肃、浙江、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山东、新疆、广西等地区高校作课程思政和课程建设专题报告(线上线下);在《中国大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等;大面积物理教学质量普遍受到好评,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学生满意率逐年提高;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校级学科竞赛,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CUPT)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互联网+大赛国家银奖1项等。
项目坚持立德树人,聚焦促进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焦点、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构建了基于一流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并以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全国同行中起到辐射示范作用,为全面推进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促进课程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项目将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不断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