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网站公布了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名单。西安交大电信学部李飞教授获2022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以表彰他在电子材料领域所作出的重要学术贡献。这是西安交大学者首次获得该奖项。此前,徐宗本院士、安芷生院士曾获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是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运作的社会科技奖励。
陈嘉庚科学奖与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分别设立6个奖项: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项,奖励近期在中国作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人,奖励在中国独立作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两个奖项均突出强调作出“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鼓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李飞,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弛豫铁电单晶高压电效应的起源、高性能压电材料的开发、新型压电器件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得了2020年美国陶瓷学会Ross Coffin Purdy Award、2020年IEEE Ferroelectric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5)等荣誉。
获奖成果简介:弛豫铁电单晶的高性能化机理研究。弛豫铁电单晶具有优异的介电、压电、电光和热释电性能,是电子科学技术领域重要的功能电介质材料,我国在医疗超声诊断、水声探测、精密驱动、电光技术等领域对这类高性能材料有着重大需求。然而,自弛豫铁电单晶发现20多年以来,其高性能的起源问题一直没能解决,阻碍了晶体介电、压电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无法满足当前电子器件多功能化、小型化、高灵敏度的发展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李飞深入研究了弛豫铁电单晶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性能的构效关系,建立了弛豫铁电单晶的相场模型,准确模拟了弛豫铁电单晶的机电耦合性能,并在介观尺度上阐明了弛豫铁电单晶的高介电、压电性能与极性纳米微区、铁电畴结构以及铁电相结构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调控极性纳米微区和铁电畴结构来增强弛豫铁电材料介电、压电等性能的理论方法,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高性能弛豫铁电单晶、单晶复合材料以及弛豫铁电陶瓷材料,部分材料已用于新型超声换能器、光声成像探头、电光调制器等重要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器件关键性能指标的大幅提升,推动了器件的小型化、便携化和低功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