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至3日,第十届华人公共管理学者研讨会在西安交大举行。本次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以及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中国和美国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深入研讨后疫情时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前沿、实践热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会议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忠良教授主持,他对所有参与此次会议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与感谢。
西安交大副校长席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公共管理学科在理论构建、实践经验、研究方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在这种关键时刻,公共管理管理学科更加有必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汇聚后疫情时代服务全球治理的共识好力量。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融合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政府建立了广泛、深入、动态的合作网络,有力地支撑了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他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助力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引领公共管理思想发展。
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夏书章教授以视频的形式致辞,他介绍了华人公共管理学者研讨会召开的重要背景和积极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期许。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教授在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公共管理的议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公共管理学科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建立起一个高效、协调、规范的政府治理体系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以及政府改革与公共治理应该如何创新以适应疫情常态化要求等都是政府治理实践中亟需回答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希望与参会的各位嘉宾一道,为促进学科交流与发展、提高后疫情时代政府治理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谭安奎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主题的选择表达了主办方对于走出疫情阴影、恢复正常生活的美好期待,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经过疫情考验过后的政府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美好期待。
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会长孙瑞教授对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CAAPA)组织作简单介绍,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树茁教授主持第一场主旨报告。
武汉大学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煌教授作题为《明互鉴与自主创新—基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提出在新时代、高质量的开放背景下如何立足中国情境、合理借鉴国外,更好地建设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问题,并详细阐释了要坚持合理借鉴国外的四点原因。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教授作题为《疫情向公共管理学科提出了哪些议题?》的主旨报告,建议要基于疫情三年正反经验反思公共管理学科已经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并围绕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建设一个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对和决策体系,二要以国家为单位建立常态化的管理体系和战时应对体系,保证基本生产生活和学习秩序,三要避免社会力量不合理的市场化的行为。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作题为《国土空间治理问题思考》的主旨报告,他围绕空间治理的历史演进,国土空间治理的成效、问题、成因等方面展开,提出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管理制度、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等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建议。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郁建兴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全球意义》,他在阐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世界社会科学体系及全球知识体系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们要尽力争取摆脱依附性、建立自主性,确立我国的本土性和地方性,同时反对普遍主义的诱惑和特殊主义的诱惑。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作题为《中国式协同治理:四个区域实践的分析》的主旨报告,他基于对四个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案例的分析,从作用方式、实施路径、推动人物、利益格局、涉及领域五大方面讨论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提出新时代要想做到“为改革创新者胜”,需要破立并举、上下联动、损益均衡、着眼未来共同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杜海峰教授主持第二场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杨开峰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为《疫情之后的公共治理与公共信任》,他对疫情之后公共治理与公共信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时指出公共管理学者应该用长镜头来看待疫情中的公共管理与公共信任问题,提出疫情公共治理的目标与责任,具体体现在疫情中的秩序与失序、秩序的重建,以及疫情中的信任与失信、信任的修复。
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教授主旨报告题目为《疫情防控中的基层治理为何与何为?》,她结合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现状总结了目前基层治理存在四大短板,重点阐释了基层治理的速度与法度、力度与温度如何兼容的议题,并提出我国应该着重构建基层抗疫领导体系、保障体系、法治体系、动态调适体系、疫情风险防控体系、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抗疫平战转换机制等建议。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肖滨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为《基层治理的几个问题》,他围绕“事上安下”概念深入阐释了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并解答了基层治理处于何种结构,提出破解基层治理困局的出路应依靠自中央到地方的治理结构改革、中央应适当放权于地方、明晰治理主体和被治理主体的权力等建议。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黄新华教授主旨报告题目为《理解制度型开放中的规制改革》,他深入阐释了“更好规制”的概念,介绍了制度型开放中规制改革的动因,提出规制改革应从主动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完善规制标准、优化规制流程、创新规制工具、加强国际规制合作等的路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朱正威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是《时代之问与构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他详细阐释了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五大路径:(1)直面时代之问是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体系的基本起点,(2)融汇人类智慧是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来源,(3)从“真问题”中提炼“科学问题”是中国公共管理知识生产的基本逻辑,(4)凝练话语体系是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规范叙事,(5)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持续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立剑教授主持第三场主旨报告。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教授作题为《构建区块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新路径》的主旨报告,他在详细阐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分阶段计划、总体框架等内容,提出将区块链技术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深度融合的建议。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作题为《认真对待公共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科学问题》的主旨报告,他从公共管理的现代性问题积累和一百年前所思考问题的时代性引入,围绕国内既有研究、公共服务理论认知拓展、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功能等方面深刻剖析了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并从内涵解析与体系构建两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公共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报告题目为《中国式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他重点讲述了乡村治理的县乡三级定位和乡村治理的“三治融合”经验,最后提出包含治理结构简化、治理主体强化、治理功能深化的乡村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报告题目为《“千年大计”的公共治理创新: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府际财政安排》,他介绍了雄安新区的政策背景和发展现状,并从功能疏解和区域协调视角深入探讨了现实问题,最后围绕公共治理的创新、收支结构有待完善、还债压力急迫、功能疏解的税收安排、与周边地区支出协调、融资统筹等方面讲述雄安新区府际财政安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新文科视域下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他从新文科建设与公共管理学科创新发展角度探讨了机遇与挑战,从公共管理科学建设及北航的育人实践阐释了新文科的探索与创新,从坚持“三个结合”和“四个意识”角度提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建议。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郭雪松教授主持第四场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孟溦教授主旨报告题目为《数字赋能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与治理》,她阐释了数字时代科技治理的挑战与特征,列举了科技评价制度与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字化驱动的科技治理能力提升应面向精准、主动的科技治理体系的建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是《为全球前沿科技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他在肯定科技发展对国家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列举了前沿科技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提出通过参与国际科技规则的制定、参与全球科研议程的规划、在国际科技组织发挥影响力等方式鼓励中国参与科技治理的建议。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是《协商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之路》,他认为协商治理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之路,协商传统为现代基层协商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并指出协商民主引入基础民主有其特殊逻辑,协商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略,针对协商治理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出有益建议。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为《科技创新与美好生活》,他在辨析科技创新与美好生活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全球风险社会的极端灾害事件对其造成的挑战,提出通过跨越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鸿沟、发展老年福祉科技、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減负、提升服务品质和效能、加强气候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等路径来构建以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的科技创新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是《数字治理的逻辑:赋能与赋权》,他从传统治理逻辑出发,在探究数字治理、技术应用带来能力发展和权力结构变化的同时,总结了治理优化、治理迭代、治理嬗变等不同模式,并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数字治理是一个包含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综合过程和当下研究的局限性。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张思锋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是《共同富裕:认知、推进、实现》,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共同富裕给予了突破性、完整性、系统性的理解与诠释,我国认知共同富裕经历了百年实践与理论的探索,实现了从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但仍面临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和难以预料因素增多的难题。
随后,会议分多场次、多议题进行了探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阎波教授主持分论坛“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院长欧阳静教授进行点评;西安交通大学党校办副主任、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吕书鹏副教授主持分论坛“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由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廖宏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梅红教授进行点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王洋教授主持分论坛“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防控机制”,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尚虎平教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教授进行点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霄教授主持分论坛“政府转型与数字治理”,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萃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靳永翥教授进行点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刘哲教授主持分论坛“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由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兰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孟凡蓉教授进行点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封铁英教授主持分论坛“健康养老与社会保障”,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郭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姜全保教授进行点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陆姣副教授主持分论坛“公共政策创新与扩散”,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副院长潘杰教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翟绍果教授进行点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杜鸣溪教授主持分论坛“政府行为与制度环境”,由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刘晨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杨雪燕教授进行点评。与会的公共管理学者围绕相关主题,秉持中国问题与国际视野,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不断迸发出思想火花。西安交大公管学院多位研究人员分别报告了各自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关成果得到与会学者的赞赏与肯定。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杜巍副教授主持第十届华人公共管理学者研讨会的闭幕式。闭幕式上,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休斯顿大学政治学系讲席副教授朱凌为2022年CAAPA最佳学生论文奖和王闻青年学者论文奖获得者颁奖。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董新宇教授作会议总结发言,对与会嘉宾与学者表示感谢,并对研讨会效果与现实意义给予充分肯定。第十一届研讨会主办方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廖宏斌教授发言,在介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表达了对下一届论坛成功举办的美好期待。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定将进一步消化会议过程收获的新思路,通过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更好地为解决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问题做出贡献。
全球华人公共管理学者研讨会由夏书章先生倡议,2010年由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共同发起,旨在为华人公共管理学者提供一个沟通和对话的平台,探讨当前公共治理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形成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富有建设性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此前,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了第二届、第七届华人公共管理学者研讨会的召开。如今,论坛的学术影响力逐步增强,学术交流模式也日益成熟。在西安交大、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与中山大学及其他兄弟院校的推动与支持下,华人公共管理研讨会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界的品牌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