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7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计划”系列讲座第六讲在线上如期开讲。本次讲座邀请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发展与治理研究所所长,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岚以“导师专业伦理与研究生品格教育”为题,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本次讲座由刘建伟副院长主持,全校80余名研究生导师及青年教师参加。
徐岚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围绕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与专业伦理、人格与身教、研究生品格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徐岚首先提出要重新理解“学术职业”和“师德”概念,并通过政策解读,揭示了教师学术职业的时代要义、师德概念,并总结出四类师德冲突事件的特征。她通过大量典型案例,对比辨析了中西方语境下大学教师“道德”与“伦理”的异同,提出大学教师应当遵循学术责任与专业伦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她以“人格与身教”为切入点,从教学专业性维度和学生发展维度,借鉴“大五人格”理论,通过大量学生访谈案例,总结出“正向与负向的人格特征”的概念。并对导师通过身教发挥人格作用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二是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滥用权力;三是做出为人正直,处事有原则的榜样。她强调,大学教师对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具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通过人格感染和榜样塑造来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一套公正规范的制度体系,这样才能让师德师风建设更具成效。
刘建伟副院长总结说,学术诚信和学术品格既是一个底线,也是一个高线,希望青年教师要戒功利心,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同时,他谈到导学关系就是和自己和解的过程,作为导师要学会不断地调试这种关系。无论是学术品格还是导学关系,都是一种修行,学习一直在路上,永远没有终结。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徐岚教授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大有启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以身示范,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