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李春青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为师生作了题为“在汉学与宋学之间——谈谈经学阐释学的目标与方法”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文学院谷鹏飞教授主持,我校相关专业教师以及文艺学、美学等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听取了本次讲座。
李春青对“阐释的目标”与“阐释的目的”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他指出,“阐释的目的”是在整个阐释过程之外,是阐释者预设的某种功用,而“阐释的目标”是在阐释过程的终点,是阐释行为的直接产物。经学阐释的目标——“大义”或“经义”是社会需求、阐释者意愿与经学文本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因而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李春青阐明了“汉学”与“宋学”之说的来源、发展与内涵、各自的优长等问题,并点明了“汉学”“宋学”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阐释学思想与实践,两汉经学着眼于国家政治,而宋明理学着眼于人格的自我提升。他提出,汉学与宋学进行融合的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乾嘉学人中,以戴震与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派试图调和汉、宋,各取其长,成为清代儒学阐释学中最具价值的一派。李春青指出,章学诚对于汉学、宋学两种经学阐释学采取兼容态度,主张使用“阐”与“诠”两种阐释方法,即“追问真相”与“意义建构”,认为两种方法都有其必然性,亦各有其合理性,二者既不可偏废,也不可相互替代,而是应该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李春青教授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讲解使在场学生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朱可璇 赵妍 张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