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彭康哲学讲坛第21期学术报告线上举行

2022-10-17 11:01  西安交通大学

彭康哲学讲坛第21期“从存在论差异到延异——德里达对海德格尔‘存在—开端’之思的解构”10月15日上午在线上举行。报告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主讲,西安交大哲学系王珏教授主持,报告吸引了全国各地近两百名师生热情参与。

在哲学世界里,开端问题、本原问题一直是研究的中心问题,朱刚教授针对德里达对海德格尔开端之思的解构,展开了从存在论差异到延异的详细讲解。报告从“存在作为存在论的差异:海德格尔的开端之思”“对开端的解构:德里达的延异之思”“存在与存在论差异:延异在形而上学中的踪迹”三个方面逐步展开。

讲座中,朱刚教授对海德格尔的“存在如何作为开端”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海德格尔认为,在一直以来的西方思想中,人们一直关注的是存在者,存在以及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被遗忘了,正因如此,海德格尔认为必须重提和重思存在论差异。朱刚教授指出,在思考此差异之前,我们需要先澄清差异是何种差异,在海德格尔那里最根本的差异是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存在论差异被海德格尔形容为存在者与存在之间的“不”,存在者是它自己所是的存在者,但又不断的超出它所是的存在,存在者不限于此,它不断否定和超出自己所是的存在。在这种差异中,“存在以一种向存在者过渡的方式和成其本质”,存在者正是由于存在的袭来才得以到达,因此存在比存在者更居于主动和主导地位。这样,海德格尔就指明了存在的地位以及存在论的差异。

接着,朱刚教授解释了德里达对延异的思考。德里达的延异所针对的哲学问题即传统形而上学的开端或本原问题,踪迹、替补、文字等也都是针对本原问题而发。“延异”作为德里达自造的词语在法语中写作“différance”,不同于“différence”,指的是延宕化和差异化,前者意指“推迟、考虑、权衡时间与力量等行为”,后者意指非同一的,不同的、可辨别的;朱刚教授讲到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本原的看法,传统形而上学视为自身同一、永恒在场、没有他者、支配一切的本原,其实总是处于延宕之中,总已充满差异、总已是替补,总已是踪迹。最后,他解释了存在为何作为本原被解构,因为传统形而上学中充当开端者的是存在,是处于存在论差异中的存在,存在的首要意义被理解为在场,也即现在存在,因此对本原的解构具体化为对在场以及在场与在场者之间差异的解构。

那么,德里达是如何对胡塞尔的在场优先性进行解构的?朱刚教授详细讲解了此问题。德里达将滞留从感知或现在那里抢夺出来,使它重新回到非感知、非现在、非在场,再将之与再造同视为非感知的变更,从而揭示它与非再造所共享的非感知之根。在场者之在场只能从返回的皱褶出发、从重复的运动出发被思考,而不是相反,这样,存在、在场以及在场与在场者之差异的本原性就被解构了。那在解构本原之后我们能否说延异成为新的本原?朱刚教授进一步指出,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延异成为新的本原,延异与存在论差异所具有的是一种双重关系,一方面,延异在存在时代展开为存在论差异,但另一方面,延异比存在与存在论差异更古老,最终延异应当超出存在时代被思考。

最后,朱刚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德里达的解构所呈现出的问题:“在解构开端、本原时,难道不是以一种解构的方式,重新确认着开端、本原问题之于哲学的不可还原吗?”他认为这是一个有待继续思考的问题。

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线上听众踊跃提问,氛围十分热烈。朱刚教授就“延异与海德格尔的‘本有’之间的关系”“德里达对于海德格尔的解构是否会带来一种消极的后果或陷入对‘原初’意义追问的无穷后退”“德里达是否有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以及存在物等问题进行新的语词含义界定”等问题逐一作出条分缕析、言简义丰的回答。整场讲座持续近三个小时,内容丰富,互动热烈,取得了圆满效果。

上一篇:“一日新港览宏图”——电信学部、南洋书院本研团支部联合云游创新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