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交大学子的毕业选择:在青春赛道上逐梦追光

2022-06-28 11:12  西安交通大学

他们,有的将赴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有的将到基层一线挥洒热血,有的将去行业企业科技攻关,有的将到国际舞台展现风采,有的将以创新创业奋斗青春。他们,是西安交大毕业生。无论未来如何,他们都将拼尽全力,逐梦追光,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学术创新“拔尖学者”之于晨阳

金禾经济研究中心金禾81班于晨阳将赴剑桥大学攻读金融经济学哲学硕士学位。他是一名典型的“学霸”,本科期间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Outstanding Winner奖(最高奖),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期刊论文2篇,曾任校辩论队队长。

在交大四年的成长,对于晨阳来说难忘的故事很多,其中最有成就感的还是数学建模。2020年,于晨阳和队友拿到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Outstanding Winner奖,这是努力结出的硕果。

“建模是一项投入时间和精力特别巨大的竞赛活动,每次建模都是一次长达三四天的‘马拉松’,经常要熬到凌晨才能入睡。”参加校内赛的时候是于晨阳第一次建模,刚巧又碰上校辩论队正式的训练赛,他不得不“白+黑”马不停蹄。还有一段跨国建模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当时他申请了牛津大学的交换项目,整个8月几乎都在国外,老师又布置了建模练习题。由于时差,于晨阳只有每天中午的时间可以和国内的队友进行大概一小时的通话。“这宝贵的一小时中,队友给我详细地讲解他们的建模思路、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等问题,我紧张地做记录,然后再把自己所理解的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深夜牛津大学图书馆里,于晨阳“孤独”地对着电脑敲字、码论文。

挑战是巨大的,收获也是非凡的。磨砺锻炼了于晨阳,也让他和队友能将美赛最高奖收入囊中。于晨阳后来将自己写过的论文全部打印了出来,是一册15万字左右、400多页的厚厚的论文集。看着这本充满成长印记的册子,他很自豪。

于晨阳说母校带给他最大的成长是学会做自己、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特别的自己。在辩论队,他感受到的是一群为了辩论梦想而不断追逐的热血青年的奋斗;在金禾经济研究中心,他感受到的是来自各专业的同学为各自不同的职业发展不断努力奋斗的多样性。“学校非常尊重和认可学生的多元发展,给了我们充分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心年轻,青春就在。”对于未来,于晨阳希望在量化金融方面作出一份业绩。

家国情怀“人民公仆”之杨思恩

杨思恩是电气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硕士期间曾带队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华为专项赛全国一等奖,是陕西省2022届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研究生干部、华为奖学金获得者等。

2020年,杨思恩带队参加了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并获两项国家一等奖,以最高分值助力西安交大蝉联此次比赛全国高校积分榜榜首。这也是他硕士期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

那时恰逢期末考试,留给杨思恩他们准备的时间很短,如何在一个月内完成自主命题、方案设计、元件采买、程序编写、整机联调和论文撰写是最大的难题。“除了7月炎热的天气,我们还要克服作品开发过程中反复失败和长期熬夜所带来的身心疲惫感。”困难重重,“白+黑”成了常态,轮流吃饭也成了默契。“作品设计过程中的细节也要足够重视,比如硬件和程序时间成本规划、作品的环境适应性等,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杨思恩说。

最终,团队成员结合各自优势,明确任务分工,定期汇总问题,不仅顺利完成比赛,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回顾比赛过程,杨思恩说最享受的是一个想法从萌生到落地所带来的成就感,“这个过程蕴藏着攻坚克难时山重水复又柳暗花明的惊喜,蕴藏着带领作品突出重围的快意,更多的是历练拔节后我们的成长。”

杨思恩很感谢母校的培养,让他在面对问题与压力时学会了把控细节、敢于担当,时刻充满向前迈一步的勇气与力量。2021年西安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准选调生,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杨思恩和学院其他几位准选调生组建了选调生流动志愿者先锋队,机动配合组织安排,承担起了餐厅秩序维护、物资装卸、搬运和发放、返乡学子信息登记、宣传标语张贴等工作。这一次的历练,也让杨思恩深刻理解了西迁精神的内涵,体会到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荣耀。

作为选调生队伍的一员,杨思恩即将赴江苏省工作,他表示未来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努力拼搏,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科技强国“行业菁英”之胡文亨

胡文亨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19级硕士毕业生。曾任硕9135党支部书记、兼职辅导员,带领支部获校2022年研究生十佳党支部,个人获校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硕士期间,胡文亨深度参与了一个可以生动阐释“产学研用”理念的科研项目,即原油采出液加热用空气源热泵装置设计与研究。结合企业提出的需求,胡文亨在导师的指导下,研一期间通过读文献、查找资料,逐步形成创新思路;研二期间进行项目设计和产品研发,同时联系企业生产设计研究出的产品;研三通过实验的手段对研发产品各项功能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完善。如今,该产品已通过实验验证和初步的现场应用测试。这个从提出思路到研发再到生产的过程也锻炼了胡文亨,让他明白了科技创新要敢想,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要敢干,不断尝试、实践。

作为首批入驻且即将首批从创新港毕业的交大学子,胡文亨说:“自己最大的成长是更加深入理解了产学研要深度融合的内涵,只有企业高校携手深度合作,才能打破创新链到产业链的堵点,最终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胡文亨表示将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找准方向,立足现实,继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持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全球视野“国际职员”之张钟源

经金学院经济学81班张钟源是一名妥妥的“国际达人”,2021年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ITCILO寒假论坛项目后,被推荐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担任长达6个月的团队实习生。实习期间,他参与创办了校丝路青年社青年社群,为校内乃至西安本地的青年挖掘更多国际组织实习机会;参与2021年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活动”实习生及志愿者招募工作,并在校内多次进行国际组织实习经验分享,帮助更多青年根植西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积极为文物遗产保护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创办丝路青年社,看到想法从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并逐渐扩大影响力,张钟源说这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他们在大明宫向各位专家学者展示文物保护、公众考古新创意,“这份经历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突破自己思维上的桎梏,让我敢不设限地向前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张钟源说。

张钟源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特别是在就创中心提供的国际组织人才职业发展平台上,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培训,也得到了很多与国际组织专家人才交流学习的机会。张钟源目前在中银国际实习,也是得益于这个平台创造的机会。对于未来,张钟源希望能够结合专业所学,在国际舞台上为发出中国好声音贡献力量。

创新创业“企业家”之高子龙

钱学森84班班长高子龙还有另一个“身份”——西安筑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他先后带领团队研发了美缝机器人、幕墙清洁机器人、智能施工管理平台等建筑机器人与项企管理产品,致力于推动建筑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目前个人与团队已累计获得超百万元投资与经费支持,在西安、重庆、杭州等地开展了研发与市场布局。

创业过程并不容易。高子龙告诉记者,幕墙清洁机器人研发初期,团队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需求定位不明确,“我们找过很多工人和行业专家咨询,但总感觉得到的信息不接地气、不够全面。这对于一个商业产品来说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在当时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经不起频繁的迭代。”为了建立完整的行业逻辑并且得到第一手信息,高子龙在市安监局考取了高空作业证,加入了一个幕墙清洁施工队伍,跟其他工友们同吃同住同施工,提着捅干活,几个工期下来工友们也没发现他的“猫腻”,他完全融入了其中。这段经历为机器人之后的功能设计提供了很大帮助,高子龙也用实践证明了,只要敢想敢干,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在创业过程中,高子龙很感谢学校就创中心提供的帮助,“系统的课程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我一步一步建立了创业思维,并且找到合适的创业节奏。”对于未来,高子龙说将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领域继续深耕,通过创业的方式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上一篇:小善有情,大爱无疆|数统院本科生党支部持续开展毕业生爱心捐赠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