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顺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但是由于医疗器械和药品十分缺乏,周恩来便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联络代表刘鼎在西安七贤庄一号院设立了一个秘密交通站。
七贤庄一号院内景
这个秘密交通站除了集中和转运大量医疗器械和药品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转播各式电报。为了方便收发信息,1936年,中央派出时任延安通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政委曾三、教员涂作潮等在七贤庄一号院的地下室安装了秘密电台,负责把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传播到全国各地。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期间,中央代表团驻地红军西安七贤庄一号办事处电台、云阳镇红军前敌指挥部电台、驻杨虎城部队电台、陕北中共中央电台和共产国际电台之间,来往电报非常频繁。当时,曾三、涂作潮等延安通校师生日夜工作,及时收发电报,确保通信联络顺畅,为保障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陕甘宁边区与陕西国统区的联系,秘密交通站开始转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个红军联络处也正式更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成为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
自1937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以来,延安成为无数爱国青年为之向往的革命圣地,一批红色学校的建立更是吸引不少日伪和国统区的爱国青年想尽办法奔赴延安。西安作为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门户,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成为了爱国青年、抗日志士北上延安的中转站,执行着统战工作、救亡运动、运送物资等重要任务,被誉为“红色驿站”“红色桥梁”。据统计,仅1938年,从八路军驻陕办事处送往延安的进步青年就有1万多人,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人数达2万多人。
其中,延安通校第13期学员、党的好女儿张露萍烈士也是从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1937年11月下旬,在成都“抗敌后援会”和车耀先同志的安排下,年仅16岁的张露萍和彭为工、刘革非等10名青年学生秘密离开成都,经过十余天跋涉,于12月初到达西安。在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帮助下,张露萍闯过重重关卡,终于到达心心念念的延安。1938年12月,张露萍成为延安通校第13期学员。1939年6月,张露萍以优异成绩从通校结业,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为她后来在重庆从事秘密情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张露萍(图左)在延安时的留影
据统计,自1935年至1946年的12年里,延安通校共培训17期、近千名学员,在延安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他们都成为“又红又专”、信仰坚定的通信战士,掌握通信本领,奔赴战争前线,让红色电波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我党我军通信事业的中流砥柱,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延安军委三局办公楼。延安通校与军委三局在这里一起办公,一起战斗。
正如张露萍在前往重庆执行任务前所说:“我愿意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接受党的考验,我感谢党对我的信任。”70多年前,老一辈西电人怀揣着救国救民的大胸怀、大格局,告别课堂就奔赴救亡图存、建立新中国的浴血战场。
今天,新一代西电青年正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将年华汇进时代的旋律,把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矢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努力做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青春贡献。
(冯毓璇 整理)